核心提示
一说起新乡县,很多人首先会想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说起那个年代,大家必然会提到新乡 县。因为那时的新乡县如正午的骄阳,是时代的骄子。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乡县人肯吃苦、敢先行、勇开拓,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建先进、农业一流、工业出彩。论综合经济实力,1990年位居全省各县(市)第12位,1995年跃居第3位,在全省“十八罗汉闹中原”的时代大剧中,新乡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亦如当年的春风,新的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又飘然而至,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浪潮中,新乡县能否再立潮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乡县又会有什么样的新目标、新举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家谈”第三站来到了新乡县,探寻成功经验,感受发展力量。
只争朝夕
争创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申乐民(新乡县委书记):近年来,全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新乡县2018年度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序较2017年提升了50个位次,在全省排在37位。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全省的综合位次由2017年的第160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60位。2019年,我县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实际利用境外资金等10项指标继续保持各县(市)前列。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增速均为2016年以来最高。
具体做法是:培优做强产业,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弘力电源锂电池项目等9个省、市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全县有5家企业列入新乡市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占全市的1/4;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数量位居全市各县(市)第一;全县有6家企业被确定为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占全市19家总量近1/3;百亿元级企业1家,超20亿元2家,超10亿元5家;规上企业146家,占全市总量的1/10。
狠抓“三大改造”,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9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1个,总投资62.2亿元,项目数量和争取资金额创近年新高。2020年上半年谋划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6个,总投资79.5亿元。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持续提升。2019年,我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27家,其中,瑞丰新材料、心连心深冷能源等12家企业申报的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认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今年我县10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5家通过初审。
夯实基层基础,基础保障更加有力。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作科所、植保所等6个国家级科研所的80多个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108项,农业优势持续巩固。随着新胡线与107国道互通立交、京港澳高速新乡新区站等一批交通互联项目的实施,区位和交通优势更加突显。谋划实施30个百城提质重点项目,京港澳高速新乡新区站、S229改建工程等重点交通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基础建设优势提速有力。
大力抢抓重大机遇,政策机遇叠加效应显现。随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将进一步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优化发展布局。随着107国道互通立交、京港澳高速新乡新区站等重点交通工程的贯通,城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农村五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优势更加突显。随着省、市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力度的加大,我们趁势谋划实施的文创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将成为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传承弘扬先进群体精神,红色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显。我们探索了“村民代表提案制”,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干部思想文化论坛,打造“四会”(工作中会谋、站起来会讲、坐下去会写、扑下身会干)干部,以“三个不让吃亏”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着力提升干部队伍“八种本领”、深化“五星党支部创建工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总体来看,我县已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一是我县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期。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一新挑战新特征,我们必须按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要求,抢抓国家和省、市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政策机遇,抓产业转型升级,提前布局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二是我县正处于城镇开发建设的难得机遇期。在区域融合发展和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背景下,郑新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全省战略,新乡县乘势而上掀起城镇建设高潮的战略机遇可遇不可求。三是我县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厚积薄发期。经济基础好、基层党建强的优势,让我们具备乡村振兴整体推进上的信心和底气。同时,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我们必须按照示范县的定位和要求,率先探索、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彰显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新乡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郭习栋(新乡县发改委主任):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改委一要抓项目促投资,本着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抓手,用项目来促投资、稳就业,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达效一批,让项目长流水不断线;二要抓产业育集群,以培育百亿元优势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承接转移、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为主要途径,形成一批梯次推进、集团化运作、行业内绩效领跑的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史兴(中国农科院新乡试验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朗公庙镇党委书记):朗公庙镇针对辖区企业与在建项目,实行专人专班服务,党委、政府倾力做好服务工作,当好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防火墙”,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聚焦服务职能,强化责任担当,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全面延伸镇域经济发展腹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工业兴镇”战略,按照相关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行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而达到提质增效。
张庆金(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心连心销售收入,2016年是57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108亿元,增长89%;利税2016年是1.8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7.5亿元,增长3倍多;污染物排放,由2016年的756吨下降到150吨,下降了80%。产值、利税大幅度提升,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这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我们在环保上的投入不低于10亿元,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投入20多亿元实施工艺技术改造。我们利用先进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达到节能、降耗、安全、环保,能耗连续9年领跑行业。我们加大智能化工厂建设力度,形成了销售物流智能化、生产系统控制智能化、设备管理智能化,安全管理达到“智能双预控”。环保指标智能控制,达到优于超低排放的标准,建成“绿色化工厂”。
下一步,我们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做强做优企业,努力实现“十四五”销售收入200亿元的目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奋勇赶超
奋力迈向全省第一方阵
申乐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新乡县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纵向看,20世纪90年代,全省“十八罗汉闹中原”,我县位列其中,2018年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显示,新乡县排第37位。横向比,2019年,我县GDP211亿元,不到长垣市的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我县仅为其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乡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抓好“五大专项”,开展“五大提升行动”,争创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推动全县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抢抓机遇不放手。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郑新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衔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盘子。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协同、功能互补、节点突破、统筹推进”的郑新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乡县郑新生态产业新城建设,打造107国道科教创新长廊。以郑济高铁、郑新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加快郑新融合交通廊道建设,承接郑州绿色产业转移,实现产业互补、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效益协同。推动朗公庙镇、七里营镇等重要节点率先突破。
狠抓项目促增效。抓好总投资1481亿元的157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尤其是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改造”、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总投资809.35亿元的35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其中,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推进速度加快、效率提升。
产业集聚再创业。加速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围绕现代煤化工、新型纸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以列入市县
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的28家企业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强力实施心连心产业转型升级、40万吨双氧水等项目,确保煤化工循环经济百亿元产业集群再创新高;加快新亚集团食品卡纸、杨木化机浆等项目,打造现代纸制品50亿元产业集群;抓好智能家电园区建设,打造中西部地区智能家电产业基地;积极推动五得利日产万吨面粉扩建项目落地投产,建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同构”现代面业产业集群。
弘扬精神强干劲。始终保持融入新时代、奋斗新时代的姿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对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不避矛盾,不惧挑战,不推责任,勇挑重担。落实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一线,解剖麻雀、解决问题,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重点工作拉清单、立专案、建台账、明责任、设时限、定奖惩,切实做到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可考核。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改进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把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列入巡察督查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任务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荆树湿(七里营镇党委书记):七里营镇是新乡县新县城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来贺精神的发源地。如何发挥好七里营镇的党建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镇党委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两年来,七里营镇紧盯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为企业当好“店小二”的思想理念。建立健全项目专人专班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难题。
张罡(新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乡县在乡村振兴方面深入推进“农文旅”“农工商”融合发展,以“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为特色,突出“组织振兴+示范引领”带动乡村发展。在人居环境基本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高标准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三十项工程”,为我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扑下身子
以最佳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祝显成(新乡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中国农科院新乡试验基地党委书记):目前,营商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新乡县委、县政府立足高质量发展大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最佳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多措并举、高位推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新乡县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联席会议由常务副县长、纪委书记为双召集人,并抽调优秀干部组成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的制定工作。组织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干部思想文化论坛,通报影响新乡县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征求企业对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精准施策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大改善、大提升。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持续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网上可办率”和“一网通办实现率”在全市率先完成双100%。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政务服务网上办事能力,截至目前,累计办件29306件,办结率99.9%。政务服务网上产生办件事项887项,产生办件比例73.4%,位居全市第一。“互联网+监管”推广应用主项覆盖率达72.8%,全市排名第一。“豫事办”注册量达116084个,占常驻人口33.3%,位居全市第一。“好差评”评价总数1490件,评价关联办件数1269,评价关联办件率85.17%,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市首位。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培育“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要求各部门深入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按照“四个想着、五个一点”要求,即:时刻想着企业是财富的创造者,时刻想着我们的工资是纳税人给的,时刻想着企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时刻想着我们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务必做到在受理企业请办事项时态度再好一点儿,让企业有温暖感;在办理审批事项时速度再快一点儿,让企业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效率
感;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主动再帮一点儿,让企业产生对社会的回报感;在涉企税费征收上尽量再低一点儿,让企业有减负感;在到企业督导检查上尽量再少一点儿,让企业有轻松感。
强化督导、确保实效。创新巡察方式,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今年5月下旬,组织开展为期50天的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由县纪委监委牵头,抽调督查局、科工局等单位8名工作人员组成专项巡察组,通过组织座谈、走访企业、受理举报、电话回访、暗访服务窗口等方式,对全县行政效能、行政执法、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巡察,着力发现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规范等问题。严格实施营商环境评价“四挂钩”制度。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纳入重点督查范围,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地。
刘万军(河南华洋电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洋科技今年1月至7月,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0%;利税706万元,同比增长5%;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同比提升15%以上,努力突破20亿元的目标。
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华洋科技的发展。支持公司园区建设,帮助公司化解金融风险。疫情期间,帮助公司复工复产,及时协调防控物资,协调企业用工,使华洋科技成为我市最早复工复产的企业。帮助企业争取落实政策资金,今年1月至7月,减免税费、落实奖励资金454万元。帮助企业推进“三大改造”项目建设、省绿色环保项目建设。下一步,我们力争在“十四五”,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的目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李兵(新乡县商务局局长):新乡县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当作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大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优良环境,坚持“亲”不逾矩、“清”不疏远,既不以权谋私、权力寻租,又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进一步提升为项目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发展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发展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