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勇书记、杨书记,你们来得正好,快来尝尝俺这批咸鸭蛋,口感比上一次更好。”8月23日,见到两位驻村书记的到来,徐锡荣迫不及待地打开一枚咸鸭蛋,清亮的蛋油、沙绵的蛋黄,扑面而来的咸香味……这枚小小的鸭蛋,不仅是一道餐桌上的美味,而且成为贫困户徐锡荣脱贫增收的“致富蛋”。
39岁的徐锡荣是卫辉市许漫流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几亩玉米地和核桃园是一家老小6口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增加收入,2020年年初,徐锡荣引进1200只蛋鸭散养在核桃园里,鸭子吃杂草和害虫,排出的粪便又能成为核桃树的天然肥料,“鸭树同育、一亩双收”的景象让徐锡荣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养殖业受到了重击,每斤生鸭蛋3.7元的收购价远远低于往年,鲜鸭蛋的收入无法支撑每日的饲养钱。眼看鸭子越长越肥、饲料越吃越多,鸭子养殖入不敷出的现状让徐锡荣抓耳挠腮,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卫辉市供电公司驻村书记王志勇看在眼
里,急在心里。王志勇算了一笔经济账:“徐锡荣家现在一共有1200只蛋鸭,日产蛋量大约150斤,每斤3.7元的生鸭蛋收购价格还得赔钱;而二次加工的咸鸭蛋市场售价是生鸭蛋的2倍~3倍,抛去腌制成本收入也是相当可观。”说干就干。以稻谷为食散养的鸭子,手工清洗的鸭蛋,香料、芝麻、熟盐调配的泥浆,传统的腌制方法……腌制后鸭蛋蛋清雪白细嫩,蛋黄油亮,唇齿留香。
为了帮助徐锡荣拓宽咸鸭蛋销路,王志勇变身“销售员”,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网络直播等多种渠道为徐锡荣“带货”,无添加、无公害、纯天然养殖及色、香、味俱佳的咸鸭蛋很快赢得了很多顾客的好评和回购,第一批近300斤鸭蛋很快就销售一空。
初试的成功,让徐锡荣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坚定了他改变生产模式的信心。徐锡荣告诉笔者,下一步,他还想建立一个咸鸭蛋加工作坊,规范加工过程,扩大咸鸭蛋的加工规模。
(张琳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