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8月25日 星期
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话中原》之“改革兴豫”系列访谈新乡篇
改革“组合拳”乡村新动力


【访谈嘉宾】张国伟 中共新乡市委书记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

【主持人】司凯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对话中原》“改革兴豫”系列节目。

近年来,新乡市把改革作为推进乡村治理和基层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尤其是紧扣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把深化农村五项重点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那么,新乡的这些改革新举措到底是什么,“新”在哪里,又有哪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呢?接下来,我们将展开深入探讨。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嘉宾是:中共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郑风田。

咱们先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目前新乡农村改革的一些情况。

短片1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也是一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2016年,东彰仪还是一个集体负债460万元的软弱涣散村,如今已成为“国家森林村庄”“河南省生态文明村”,实现了由后进到先进的华丽嬗变,这一切都源自于改革、得益于改革。新乡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以土地制度为牵引,在全省率先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五项重点改革,打出了一套具有新乡特色的改革“组合拳”。

主持人:刚才短片当中有一个词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就是改革“组合拳”。那么节目一开始,我就想跟张书记刨根问底儿,新乡市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为什么要统筹推进农村五项制度改革?

张国伟:我们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要求。我们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同时,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向改革要动力。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我们党一成立抓的一项革命就是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抓的第一项工作是“土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的改革也是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所以,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第二是我们实践经验的总结。2018年,新乡的长垣市和获嘉县分别承担了“三块地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国家级试点。我们在推进和总结试点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五项改革”有效地破解了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该怎么用、产业如何兴”。所以,新乡市委、市政府就决定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以改革的新突破,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发展。

主持人:在新乡的广大农村,尤其是以这两个县为试点先行推进,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其实,刚才张书记在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应该说,改革的核心要义离不开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怎样看待新乡的这场改革?怎样去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考量呢?

郑风田: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大,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提出这种战略?就是因为我们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中,跟发达国家相比,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主要在乡村。所以,我们通过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用33年时间把农村发展起来。农村怎样才能发展起来?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全国的土地、农村的土地基本上都在农民手里,1978年,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每家都有一块地。所以,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就是要推动“三块地”的改革,我们要追求各个地方根据不同的特点探索经验。新乡通过前几年的探索,找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农村土地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一个突破点。在新阶段,怎么把农村、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处理好,我想,可能是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走向。

过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多年压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出来。但是,在新的阶段,人均一块地又过于细碎化,未来要发展现代农业,可能需要规模化、专业化,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把经济发展起来。我想,我们新乡从这五个方面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也可以说是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内容。

主持人:没错,其实,我们的记者在新乡采访的时候也了解到,新乡有不少通过农村改革破解乡村治理难、用地难的生动案例。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一起了解一下。

短片2长垣市南蒲街道甄庄村原来是个远近闻名的“乱村”,连续两年被列为长垣市软弱涣散整治村。2018年,新一届村“两委”抓住宅基地改革这一突破口,勇啃“硬骨头”,敢于“大义灭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理顺了干群关系,盘活了沉睡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旅一体、接二连三”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卫辉市汲城三村用好用活农村宅基地改革政策,通过旧村拆旧复垦,腾退建设用地50余亩,其中,28亩入股养殖设备产业园,已建成3栋标准化厂房81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用地难的问题。目前,这个产业园已成为豫北最大、销量占全国同类市场40%份额的专业园区。

主持人:我还想问问郑教授,刚才这个短片中谈到的甄庄村开展的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的突破口,就是以宅基地改革为突破口,当然,这个片子当中也谈到,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从您的视角、从全国宅基地改革发展现状来看,这块“骨头”究竟硬在哪里?

郑风田:太硬了!这也是为什么农村的土地改革最后一块“硬骨头”是宅基地改革。今年,国家在宅基地改革方面也有一些重大政策,今年年初,宅基地使用条例发布,现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文件估计也将很快出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知道,城市人都有社保,农民家家都有一块宅基地,可以说,宅基地就是农民的社保。但是,现在有3亿多农民已经进城打工,不少的农村宅基地闲置率非常高,大量的宅基地闲置对农村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宅基地问题又非常敏感,我刚才讲的,它是一种社保,有些农民到城市工作,但是这份工作不是特别稳定,万一出现大的比如像2008年金融危机,包括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农民在城市的工作受影响,他还可以回到村庄。所以,中央推进宅基地改革,也是审慎推进。那么,我们新乡通过先行先试,既能够把风险处理好,又能够把它的潜力释放出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

主持人:没错,正像郑教授所说的,应该说,宅基地改革是农村五项重点改革中最难的一项。那么,新乡是通过什么方法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的?

张国伟:我们在实践当中遇到的改革难点,就是要解决“一户多宅”,还有大面积超占,以及像郑教授刚才讲的长期闲置等问题。实践当中,我们采取了“三讲清、三带头、一发挥”来破解难题。“三讲清”,第一讲清政策,第二讲清意义,第三讲清工作方案,征得农民对这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三带头”,就是干部带头、党员带头、公职人员带头;“一发挥”就是发挥村民自治,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让农民的事、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所以效果非常好。我们的宅基地改革推进到现在,没有发生一起上访告状,反而赢得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

主持人:所以说,老百姓的这种口碑,就是最好的答卷。

短片3截至去年年底,新乡市较全省提前10个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阶段任务,通过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合同清理规范工作,增加集体收入7624.6万元,村均增收2.1万元。通过推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仅长垣市就腾退宅基地9357亩,收缴有偿使用费3942.55万元。通过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承包地流转总面积215.35万亩,土地流转率由2018年的24%提升至33.34%。通过实施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市本级累计收储土地2.65万亩。长垣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经验写入国务院“三块地”改革试点情况总结报告,有力保障了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下转第二版)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