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8月17日 星期

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创新实践
——封丘县留光镇党委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编者按封丘县留光镇过去存在先进村少、软弱涣散村多的情况,导致各项工作都上不去。他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号召与要求,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目前,该镇先进村占大多数,软弱涣散村被“消灭”,形成了良好政治生态,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各乡镇前列。留光镇党委的做法值得各乡镇党委学习借鉴。

封丘县留光镇共有28个村级党组织,党员1251名。2016年时,留光镇28个基层党组织发展不平衡,先进党组织占20%左右,后进党组织占40%左右,其余为一般党组织。由于先进村党组织少、后进村党组织多,严重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和各项工作的推进。留光镇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大抓基层要求,紧紧抓住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村干部千分制考核与党员红分管理为抓手,全镇基层党建得到明显改善,28个村党组织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进村由20%上升到80%以上,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被“消灭”,村干部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相互超越的干事创业氛围,留光镇的政治生态也发生很大变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留光镇也由原来的后进状态跃升到先进行列。市委党校组织调研组,深入调研后认为,留光镇“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看待“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重要性

留光镇党委经过深入调研,认识到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数量太多,就会形成后进包围先进、后进制约先进的局面,造成正气树不起来,歪风邪气上扬,党的各项政策落实不下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步丧失,群众看不到希望的复杂困难局面,这对加强党在农村执政带来的危害很大。因此,镇党委解剖了几个软弱涣散村:有些村是因为家族势力长期把持村干部位置,造成群众不满,多次围堵上级政府,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有的村是因为财务不公开或优亲厚友等,引起群众对村干部严重不满,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还有些村是受其他村的影响,村干部工作不积极,党委政府布置工作不落实,村里的各种矛盾不主动解决,往上推、往外推。镇党委对上述问题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干部私心重,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不公开,能捞好处就捞好处,能多捞好处就多捞好处,从而引起群众的高度不满;二是处理农村矛盾不公平,不能站在全村群众的利益高度看待各种矛盾,有的站在优亲厚友的立场上解决问题,有的站在家族利益、个人利益上解决问题;三是不热心服务群众,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基层组织进行解决,但是村干部不积极解决,满足不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导致群众对村干部不满,干群关系紧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他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留光镇党委决心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切入点,形成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为此,他们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把党委的思想统一到“大抓基层、大抓基础”上来。他们深入到辉县市冀屯镇学习“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经验,尤其是学习大抓支部书记,把33个村支书变成优秀,33个村组织变成先进的做法;二是镇党委认真研究分析各村级党组织情况,按照“一村一策”、不同矛盾不同方法解决的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和规划,努力在3年内将村级组织状况由“二四四”即20%先进、40%一般、40%后进,转化提升为“八二零”即80%先进、20%一般、后进村为“零”,然后再继续努力形成“一零零”即支部书记百分之百优秀、村级组织百分之百先进。

二、“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主要做法

(一)抓住两个条件成熟的村,大胆调整,形成震慑

镇党委经过认真分析,认为留固村、留光村的党组织亟待调整,而且条件成熟。留固村的情况是,由于村民大规模上访造成恶劣影响,村支书主动辞职,乡镇党委书记带领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情民意,把多数党员和村民认可的村委会主任推举出来主持全面工作,同时,对村“两委”班子进行微调,该村形势迅速好转。新班子上台后努力工作,该村逐渐由后进变成先进。留光村的基本情况是,村“两委”班子不团结,矛盾突出,引起干部群众不满,这个村的条件基本成熟,镇党委组成工作组深入调研后认为,该村的主要责任在村支书,于是,镇党委决定免去其支部书记职务,调整村“两委”班子队伍,迅速扭转该村局面。在新班子的领导下,经过几年努力,该村成为了先进党组织。

对这两个村级组织的调整在全镇影响很大,对各村干部产生了强大震慑作用。此后,镇党委又陆续调整了10余位不作为村干部,镇党委树立了“不干事就让位”的鲜明用人导向。

(二)村级党组织调整中,把最优秀党员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留光镇党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调整村级组织的5种模式:一是“优选一批”。对那些各项工作都先进、村里没有矛盾、村支书威信高的村,由村支部直接领导选举,镇党委下派指导员;二是“优招一批”。虽然村里没有大的矛盾,但是村干部能力弱,村里的工作上不去,镇党委经过深入调研,没发现该村有合适的村支书人选。经过党员干部推荐,发现在外经商创业的党员中有合适村支书人选,镇党委深入做工作,邀请他们回村任支书。目前,该镇李王庄、合城、短堤等村,通过这种模式产生了支部书记;三是“优育一批”。这类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虽然没问题,但能力一般,其他干部中有更合适的人选。如辛店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丽年纪轻、能力强,在群众中威信高,镇党委在认真做好各方工作情况下,任命王丽为村支部书记。新书记上台后,辛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回15亩荒地,打造文化娱乐广场,清理违章建筑50余处,街道变宽了,环境优美了,村民心气更顺了,全村群众对党支部的工作非常认可;四是“优请一批”。这类村派系严重,难以用投票办法产生村干部。镇党委深入党员干部农户,让他们推荐谁能成为村里的主要干部,镇党委一方面把多数人认可的人确定为主要人选,另一方面做好各派群众工作,从而选出一个比较优秀、多数人认可的人员成为主要干部,同时,配齐以他为首的村干部队伍,东林庄村就是这种模式,村支书上台之后,努力工作的同时,公平处理各派关系,目前,该村成为留光镇的先进村;五是“优派一批”,这类村工作上不去,矛盾突出,没有合适人选,镇党委经过研究,从镇干部中下派一名优秀中层干部到村任村支书。例如,赵庄村就是下派中层干部周庆辉任该村支部书记,积极化解矛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得到群众认可。

(三)激励鞭策,让优秀支部书记更加优秀

留光镇经过努力,使优秀村支书数量成为多数之后,为了使他们持续保持优秀状态,镇党委出台激励措施。一是在荣誉方面进行激励,积极向上级推荐,由上级党委对其进行荣誉表彰;对于后进党组织变为先进党组织的村支书,镇党委授予先进模范称号,在全镇进行表彰;对于工作时间长,成为全镇领军人物的村支书,让其列席镇党委会议;对于在某些领域有创新的村支书,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在党报党刊进行宣传报道。二是物质方面进行激励,对于连续两年绩效考评前五名的村,经镇党政班子会议研究,每月享受镇政府1500元奖励;第六名至第十名,每月享受1000元奖励;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每月享受500元奖励。对于连任支部书记工作10年以上且一直保持先进状态的,由镇政府为其购买养老保险。通过激励举措,留光镇那些能干事会干事的支书既得荣誉又得实惠,既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又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目前,留光镇大多数村支书保持了积极上进的先进状态。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三、把千分制考评作为调整干部的依据,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

(一)为了使村干部持续保持积极上进状态,留光镇对村干部出台了千分制考评办法。

千分制考评是留光镇党委的一项创举,他们把日常工作按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两块内容分为10项、45小项。每小项设立一定分值,两大块内容共1000分。每天进行一次考评,把考评结果量化成分值,使各村分值天天有变化、有排名;实行每季度一奖惩,每年一总考评,并以此作为对村干部的奖惩依据。留光镇实行千分制考评以来,激发了村干部的持久活力,调动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村干部实行千分制考评,对排名靠后村,镇党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帮助或者调整。

镇党委对每年末考评排名靠后的村,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村干部工作积极,在群众中威信较高,但是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镇党委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人力支持、资金支持或项目支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村干部能做事、做成事,使“群众得实惠、干部得威信、政府得民心”,由此好干部就成长起来。另外一种情况是干部“不作为、胡作为”,镇党委经过深入探讨,对存在以下5种情况的及时予以调整:一是村“两委”不团结,矛盾比较多,工作推不动的;二是村内发生重大矛盾时,村干部不积极主动化解矛盾,把矛盾上交给上级党委、政府的;三是村干部缺乏主观能动性,工作上得过且过,一事无成,村里工作依靠镇党委、政府的;四是急难险重任务来临时,不愿作为、不敢担

当的;五是村干部出现优亲厚友、假公济私、办事不公平不公正,并且引起民愤的。近年来,留光镇依照上述标准共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群众意见大的村支部书记10人,调整村“两委”干部22人,调整村数量占全镇总村数的一半以上。通过以上措施,留光镇不仅形成了先进群体,而且保持了先进状态,为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留光镇党委“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做法,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启示一,乡镇党委一定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看待“大抓基层、大抓基础,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乡镇范围内,先进党组织一定要占大多数,只有这样,才能在乡镇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各村党组织才能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相互超越的竞争状态,这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启示二,乡镇党委抓党建,一定要抓住关键,抓“牛鼻子”即抓住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个村级组织,只有村支部书记优秀了,才能有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套好制度,从而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因此,乡镇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村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问题。启示三,乡镇党委书记要敢于抓大事、解难事,尤其敢于淘汰那些不先进的村级党组织,这也是对乡镇党委书记工作能力的重要考验。启示四,乡镇党委一定要定期对村级党组织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那些持续保持先进状态的不断给予表扬;对于那些有“问题”的村级党组织,及时给予帮助;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党组织,及时进行调整。(新乡市委党校:王静华陈婉馨尚广鸶)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