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军旗
3800元、4500元、4800元……这是陈治国3个月
来的工资单,此外还有“五险”。搁5个月前,因为疫
情原因,在南方打工10多年的他不得不整天窝在家
里,出不了门,挣不了钱,急得不行。
更急的是河南科隆集团。作为我市343家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该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系统
产业研发、生产及制冷方案解决服务商,年生产能
力6000万台套。“疫情防控期间,一边是客户急着催
订单,一边是缺技术工人,农民工又出不来。”集团
执行总裁尤保常告诉记者。
2月底,河南科隆集团紧急向市人社局求助。
随即,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和人力资源机构上下联
动,全力开展“云招聘”,一周之内就为该集团输送
500多人。老家在许昌、在新乡上大学的陈治国,就
是其中之一。
“看到招聘信息后,我随即在手机上确认一下,
又与企业电话联系,觉得挺不错。”学机电出身的陈
治国回忆。3月6日,河南科隆集团总裁办副主任杨
朝民开着自己的车,直接到了陈治国家门口。
当天上班,管吃管住,还买保险,一个月能歇2
天,陈治国心里暖暖的,干劲十足。“打算在新乡买
套房,安家呢!”豆大的汗珠滑下来,他一把抹过去,
又转身开始生产自动胀管。
同车间的女工张玲枝,也是那个时候进入公司
的。她说,疫情最吃劲的时候,在家没有活干,上
下开销大,干着急没办法。企业专车接过来,经过
面试就上岗了,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很满
足!”
纾困惠企,更惠群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9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
54.76%;失业人员再就业0.94万人,同比增长6.95%,
完成年度目标1.5万人的62.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
就业0.35万人,同比增长4.27%,完成年度目标0.45
万人的78.6%。
有人无岗、有岗无人。如何破解一直存在的就
业结构性矛盾?市人社部门综合施策,对企业实
施“减、缓、免”政策,经营困难企业可以缓缴社会
保险,上半年已为2.7万家企业减免7.39亿元社会
保险费,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助推稳定就业。同时
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技能培训,注册27家培训平
台,认定了17家企业开展自主培训。截至6月底,
全市发放社保、岗位、职介、培训等政策性补贴
6144.79万元,惠及城乡劳动者5.9万人次;共为
2131名企业在职职工发放314.3万元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我们每个月都有130多万元的减免补贴,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就业岗
位。”尤保常说,“企业生产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很有信心!”
市人社局副局长时水利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无论“六稳”还是“六保”,
就业均居首位。保就业就是保住千家万户的“饭碗”。下一步,全市人社系统将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运用政策扶持、援助服务、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
措施,积极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突出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拓展高校毕业生就
业渠道,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更大力度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全力保障经济
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