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如何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关系强化党在农村执政根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问题。为把习近平总书记“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凤泉区针对农村党员服务群众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创新推行“党员联户制”,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搭建起有效平台。
“党员联户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员联户为抓手,以党员教育为基础,以党员积分为激励,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通过每名党员联系5户~10户家庭,把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每户家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50米”。
一、“党员联户制”的具体做法
(一)党员如何联户。原则上有一定议事协商能力的党员都参与联户,每名党员联系5户~10户家庭,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按照就亲、就近、就熟的原则,党员自己认领(最少5户)。二是村党支部根据剩余农户和每名党员的情况予以调配。最后,剩下的农户由村干部兜底,确保每个家庭都有党员联系,实现全覆盖。
(二)党员联户内容。把各村的工作任务和每户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行一户一册。乡镇(办事处)党委围绕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社会稳定、污染防治、村风民风、农业结构调整等全年工作目标和各村实际情况,细化各村工作任务;各村根据镇党委下达的工作任务,结合每户实际情况,把任务分解到党员身上,包括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社会帮扶、信访稳定、户容户貌、房前屋后卫生、禁燃禁放、土地流转、植树造林、秸杆禁烧、孝老敬老等。
(三)党员联户要求。一是签订双向承诺书。党员与所联系家庭签订双向承诺书,确保支部下达的联户职责与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定访随访相结合。联户党员每月至少入户联系1次~2次,要结合实际,根据联系家庭情况,将联户家庭分为绿、黄、橙、红四色。对“绿色”和谐平稳家庭每月走访1次~2次,对“黄色”有一定经济困难家庭每半月至少走访1次,对“橙色”有矛盾纠纷家庭每周至少走访1次,对“红色”存在孤老留守情况家庭每3天至少走访1次。三是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联户党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群众的经常性联系,随时掌握联户家庭情况,发现问题先由党员解决,党员解决不了的,由村干部解决,村干部解决不了的,交由上级党组织解决。遇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介入,将问题矛盾化解在初期和萌芽状态。四是月例会解决群众共性问题。党员在月例会前将群众反映的突出共性问题形成提案,提交党组织研究,按照“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决策解决。
二、“党员联户制”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进机制。成立“党员联户制”推进指导组,指导组设在区委组织部,压实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副书记具体责任人职责。乡镇、街道党(工)委每月要召开党员联户工作分析研判会,交流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部署推动工作。将“党员联户制”作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重要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观摩,推动具体工作落实。
(二)加强培训教育。实行区、乡、村“三级联动”培训模式,提高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员联户制”重要性的认识,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不愿联”“不会联”等问题。区级层面围绕“党员联户制”意义、内涵及举措等,每年开展党(工)委书记、副书记、村“两委”干部等骨干重点培训。乡级层面围绕党员联户工作内容,每年分期分批开展党组织和党员普遍性培训。村级层面围绕“联什么”“怎么联”,依托“三会一课”和月例会等进行经常性培训。
(三)优化积分管理。将党员联户工作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全面规范、优化积分考评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联户方面的积分比重。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员积分管理,通过开发党员积分管理系统,对党员联户次数、解决问题数量、联户质量高低等进行实时量化积分并进行公示,以积分激发党员参与联户工作内生动力。
(四)严格奖惩制度。将“党员联户制”与“五好”乡镇(街道)党(工)委、“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同推进、同考核。针对乡镇(街道),将党员联户纳入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五好”乡镇(街道)党(工)委创建内容,对党建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的,按规定进行约谈提醒、限期整改。针对村级党组织,将党员联户工作与村级党组织日常工作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年度综合考核等相结合,对整体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由乡镇党委对村级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直至组织调整。针对党员,实行一月一公示、半年一奖评、年底一总结,每半年结合党员积分、党组织评议和联系户评分情况,评出优秀党员并进行表彰表扬,对联户作用发挥不好的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提高。
三、推行“党员联户制”以来的初步成效
(一)基层组织得以强化。推行“党员联户制”以来,村级党组织以“党员联户制”为抓手,找到了服务群众、破解矛盾、推进发展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耿黄镇耿庄村党委建立党员联户“1+6+N”制度,即1名党委书记+6名支部书记+N名党员联户,全村148名党员共联系956户,实现了联户全覆盖。成立党员联户工作站,由一名村“两委”干部牵头,全程指导服务党员联户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的问题和诉求。潞王坟乡金灯寺村党总支在党员联户中建立了解决群众问题的反馈机制,对收集到的50条群众反映问题逐条解决,目前已解决48条,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2条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及时上报,并向群众作好解释工作。“党员联户制”的推行使凤泉区形成“先进更加先进、后进赶超先进”的氛围,在全区涌现出以耿庄村为代表,包括金灯寺村、五陵村、闫庄村、秀才庄村、南张门村等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推行“党员联户制”以来,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党性观念显著增强,党员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党员成为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困难找党员、有问题找支部”正在成为群众的口头禅。大块镇秀才庄村民马长银长期做水果生意,春节前因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家里水果滞销。联户党员得知后,及时向村“两委”反映,通过全村党员主动购买一批、村“两委”帮助销售一批等,滞销的库存水果全部及时出售,挽回了经济损失。联户党员平时有作为,“战时”更有担当,特别是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47个临时党支部覆盖了该区所有的50个无主庭院。临时党支部书记全部由联户党员担任,带领全体党员冲锋在疫情一线,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措施。联户党员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向联系户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精准排摸群众情况、提供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服务,并参与疫情防控卡点值班等,真正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先锋队”、群众依靠的“主心骨”。中组部2月26日印发通知前后,凤泉区全体党员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率达到110%。耿黄镇南鲁堡普通党员杨玉超得知村党组织计划为群众采购、分送生活物资信息后,他主动找到党组织承担物资运输工作。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凤泉区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旗帜引领作用,党群联动、群策群力,使凤泉区守住了全市唯一一个“无疫区”的战果。
(三)社会治理成效突出。推行“党员联户制”以来,全体党员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定期走访和日常联系相结合,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反映需求诉求,帮助解疑释惑,解决实际问题,为全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了一股新力量,成为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者,基层治理难题的破解者。大块镇块村营村党员张好现在联户走访中,获知其分包的联系户因宅基地与邻里发生纠纷,主动了解双方宅基地纠纷的关键点,邀请威望较高的中间人出面协调。经多次调解沟通,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将小纠纷化解在源头上,营造了和谐的邻里关系。宝西街道耿庄花园社区党员程锡旺原为重点涉访人员,自从参与党员联户工作以来,认识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先进性”。从此,他积极做好联户工作,获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今年以来,全区2903名联户党员累计走访群众17.4万户次,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1332条,解决群众利益诉求868件,排查、调处各种矛盾129起。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有效解决,使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推动了乡村基层治理。
(四)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推行“党员联户制”以来,全体党员成为乡风文明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他们既带头做到孝老爱亲、邻里团结,又引导广大群众守新规、树新风。大块镇闫庄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联户党员的带
动下,群众主动参加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每天自觉把自家庭院和房前屋后清扫干净,使村庄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素质明显提升。同时,该村依托“党员联户制”顺利推进污水管网铺设、道路硬化和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耿黄镇南张门村运用党员联户制,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党员积极介入,带头执行有关规定,从而革除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目前,全区村级党组织坚持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使乡风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区形成了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推行“党员联户制”的有益启示
(一)破解了基层组织力量薄弱问题。“党员联户制”推行以来,通过“联思想、联发展、联和谐、联民生”等工作的开展,使基层党组织找到破解矛盾、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将党员联户作为考察、培养干部的平台,及时将基本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能力强的党员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逐渐增强村级班子活力。村级党组织力量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各项工作推进更加顺利,形成了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群众上下一心、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破解了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
问题。“党员联户制”的推行,唤醒了党员的存在感,彰显了党员的价值感,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全体党员主动听取群众心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解决了一些党员思想上存在的无责任、无压力,工作上不主动、不参与等问题,使每名党员都亮出了身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实现了从“无责”到“有责”、从“无位”到“有为”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
(三)破解了党员服务群众“最后50米”的问题。“党员联户制”的推行,搭建了党员联系群众的平台,使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真正延伸到“家”,实现全覆盖。解决了过去党员不会服务群众,村干部制定政策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群众遇到困难“不知道政策、不知道流程、不知道找谁”等问题,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50米”,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破解了基层党建引领推动中心工作不力问题。“党员联户制”的推行,使村级党组织及时把上级政策与本村实际相结合,制订出本村工作计划,然后细化为一个个小的目标,通过组织联户党员深入群众宣传政策、收集意见建议、有效解决问题,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在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让群众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激发了党员和群众参与到中心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王静华傅雅蕾张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