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玲
“啧啧啧,这水这么清,排放掉太可惜了,还不如叫俺浇地用嘞!”站在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心连心)厂区的污水处理终端排水口,新乡县朗公庙镇赵堤村村民陈绍水的一番话,得到同村村民的一致附和。
原来,经过多道复杂工艺技术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一眼望去清澈见底,犹如清泉,被称为“水体检测员”的金鱼和乌龟,在水池内活得惬意,难怪朴实的村民会有用这些水浇地的想法!
与此同时,盛夏时节,心连心厂区内满目葱翠,可谓一步一景、移步亦景,也引来村民交口称赞:这儿咋跟花园一样哩?
很多人谈“化”色变,基于此,很多化工企业对群众的监督避犹不及。但心连心却底气十足:敞开大门,连续8天邀请周边7个村的300多名村民分批次来厂区参观,让村民面对面、近距离“挑刺”。
半天下来,陈绍水和其他村民折服地摊开手:国家级绿色工厂,名不虚传!
“没想到,鸡蛋里非但没挑出骨头,村民反而免费旅游了一圈!大家伙儿高兴得很呢!”赵堤村党支部书记赵希鹏感慨地说。
2018年,心连心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厂是啥概念?工信部给出的标准是: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通俗点说就是,生产绝对环保的产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的工厂。
对于一家化工企业,能获此殊荣,实属难能可贵。这一切,都源于心连心对环保事业的“吹毛求疵”。
心连心一直坚持执行高于国家标准、优于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以氮氧化物为例,国家标准是≤100mg/立方米,而心连心自身制定的内控标准是≤50mg/立方米,实际排放值却低到40mg以下。得益于此,2011年至2019年,心连心连续9年获得合成氨行业能效“领跑者”桂冠。
然而,心连心人并未“知足”。心连心合成氨事业部副总经理方子明说,9月份,心连心马上要投运新的产业升级项目,更大面积推广水煤浆气化工艺,这一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合成氨原料气有效气体量将提高4%至5%,炉渣中的残炭量却能降低10%。在这一技术上,心连心同样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新型工艺的“双领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将环保做到极致的心连心,当然无惧村民的“火眼金睛”。“在心连心,我们不可能排放有害物质,因为,我们通过科技攻关,将他们变废为宝,加以资源化利用,光卖废气这一项,每年就能实现多达数亿元的收入!咋会舍得偷偷排放掉呢!”方子明信心满满地说。
听说心连心以后每年都将邀请村民代表来厂区监督,陈绍水第一个举手报名:“下次俺还要来心连心‘旅游’!”
记者手记:在心连心采访,是一次心灵震撼之旅。老一代心连心人艰苦
奋斗、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和新一代心连心人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是心连心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一代又一代心连心人精益求精、传承接力的“匠心匠行”,成就了心连心如今的行业龙头地位。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心连心即将推出自己的《心连心基本法》,将心连心的企业之魂确定为“自己艰苦奋斗,满足别人需求”。不以销售业绩为衡量标杆,而以是否受尊重为价值取向,致力于打造最受尊重的化肥企业集团,这就是心连心人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