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7月24日 星期

巧手“编”出好日子


本报记者翟京元

经历过在外打拼的辛苦,杨振堂觉得,论踏实,还是在老家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在延津县潭龙街道小吴村,杨振堂是个闯荡过社会的人,他曾经在郑州、濮阳等地卖过菜,头脑活络,为人厚道,在村内有着不错口碑。

2017年10月,小吴村村“两委”决定在村内建带贫车间,车间盖好了,让谁来经营呢?村“两委”干部同时想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杨振堂。

“俺村谁啥秉性,谁适合干啥,都在脑子里装着。”谈起当初扶贫车间人选,村党支部书记范士才对杨振堂十分看好,带领乡亲创业,一要有市场意识,二是要有奉献精神,杨振堂这两条都符合。

杨振堂经过多方考察,再结合贫困户文化水平,决定搞竹编加工。

竹编产品以花篮为主,多用于开业庆典。这是个市场极为广泛的门路,产品远销河北、天津、甘肃以及新乡周边城市。以去年为例,杨振堂的带贫车间吸纳了12个贫困户的14人,15个一般户的15人,产值超45万元,净利润达20万元。

在带贫车间,大家是以件计酬的。66岁的脱贫户范士中早已熟能生巧,只见柳条在他指间跳跃,不到5分钟,一个花篮就做好了,最多时一个月能拿5000多元。63岁的刘明芳在村里负责打扫卫生能挣到一份收入,空闲时间就到带贫车间编花篮,收入加起来比青壮年劳力少不了多少。

看着带贫车间发展得红红火火,范士才很满意。他说:“全村45户贫困户,已经脱贫44户,下一步,带贫车间还要带动周边村庄贫困户脱贫。”

杨振堂说,算算现在的收益,比以前在外做生意还要好,在家创业,可以照顾老人,可以为村里发展作贡献,这样的日子有奔头。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