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7月23日 星期

创新工作举措推进“三治”融合
——市司法局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侧记
“送法下乡”活动现场

李爱萍高银花文/图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创新实践,大力推进“三治融合”,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定目标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

把法治乡村建设融入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大局,制定下发了《新乡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乡村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基本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新乡实际、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的“两完善三提高”任务目标。同时,组织开展“十百千”法治乡村示范村行动,从完善法治乡村建设体系、强化基础、服务惠农、优化载体等4个方面,开辟法治护农、法治强农、法治兴农的乡村建设新路径,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强举措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新发展

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举办全市农村“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培训班,重点培养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推动村民养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新常态,推进形成良序自治格局。2019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09期,参训人数达800余人次。

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实际需要,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着眼夯实县域法律服务基础,努力为群众提供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全市11个县级、136个乡镇(街道)级实体平台全部建成,3125个村居均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卫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县(区)级实体平台样板,被评为省级优秀法律援助中心。

搭建法治建设载体。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制定市、县、乡、村四级法治创建标准,将法治理念、公民权利意识等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强化守规则、讲民主、尽责任的思想观念。现已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4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7个。中央依法治国办“加强市县基层法治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在我市召开,进一步推进我市法治建设进程。

抓普惠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新实践

多元化普法,引导村民学法守法。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化演出等活动,推动“互联网+”农村普法深度融合,强化“农村德法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农村法治书屋和法律图书角,依托全市现有的1470个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增加德治、自治等内容,融入道德名人、道德格言、道德模范及乡规民约、村民自治等元素,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2019年以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420场次;全市共建立“一网一报两微”普法宣传平台246个,微信群1672个;购买有关法治方面图书200余万册。

多元化化解,倡导村民尊法。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努力打造“枫桥经验”新乡样版,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公、检、法、司等32家部门为成员的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搭建市、县、乡三级纠纷化解平台,融合社会组织、新乡贤、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多种力量,不断提高基层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以来,全市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188件,调解成功率48.2%,其中进行司法确认909件,调解协议金额7549.2万元;惠及群众达600余万人次。

多元化服务,引导村民用法。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提出建立“律所联乡镇律师进村居”工作模式,推动法律顾问参与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全程参与、见证、监督选举工作,均衡配置城乡服务资源,通过“一人包多村”方式,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2019年,全市共选配村居法律服务顾问650个,专业律师占比达到了94.3%;代群众起草法律文书4309份,提供法律意见858条;市司法局荣获“全省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下一阶段,市司法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厅工作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中原更加出彩作出贡献。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