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朱春晖 文/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管是扶贫还是抗疫,其间总有一些身影,不退缩,不畏惧,有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毅然决然,有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豪迈。如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屹立不倒的城墙,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信仰炼成钢,又铸钢为城墙。
正是这千千万万股磅礴伟力支撑着中国披荆斩棘,绵延不绝,走向复兴。新乡市首届“优秀退役军人”、河南富景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牛伟鹏就是这城墙上的一块砖,这磅礴力量里的一波浪。
捐款捐物70余万元他当好了疫情防控的“后勤兵”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大地,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华夏大地骤然打响。为配合政府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牛伟鹏用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为员工谋健康,诠释了一名退伍老兵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疫情期间,“管好自己的事情,不给政府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尽管员工放假在家,可每个员工的身心健康依然牵动着牛伟鹏的心。他多次给员工打电话,询问员工及其家人的身体状况,嘱咐员工认真遵守当地政府的各项防疫决策,倡议员工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防疫工作。
公司主管、中共党员赵春志是湖北籍员工,牛伟鹏多次打电话问候,并指导和要求赵春志在做好自身和家人防护的同时,积极协助当地执勤点做好防疫巡逻检查工作。赵春志积极响应,在村里的防疫执勤点服务长达两个多月时间。特别是当牛伟鹏了解到赵春志家乡抗疫物资匮乏时,便慷慨解囊,为其家乡捐赠口罩5万只,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抗疫物资缺乏的局面。
公司复工复产后,牛伟鹏认真执行各项防疫规定,做到一边抓防控、一边抓复工。
他始终沉到一线具体指挥,细化工作职责和生产责任,认真做好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消毒消杀,做好返岗员工的排查登记和健康监测,防止聚集性感染。同时,完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保障,确保企业安全稳定、有序生产。牛伟鹏还多次给公司所在地和重点疫区员工家乡及其负责的防疫卡点捐款捐物,共计70余万元。在他的感召下,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也纷纷捐款捐物,为疫情严重地区及企业所在地的抗疫物资储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授人以渔助力精准扶贫、实力拥军
牛伟鹏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和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他带领公司员工进村入户查实情、谋良策,围绕“精准”二字持续发力,力求做到对贫困户家庭实情摸得精准、致贫原因找得精准、帮扶措施用得精准,尤其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公司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与用工要求,协调组织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开辟多渠道、多形式的增收途径;对大多数年龄较大身体尚可的贫困人员,为他们发放公益性岗位资金,鼓励他们通过力所能及地参加公益性劳动增加收入。
2017年5月,河南富景家具有限公司成为原阳县产业就业扶贫基地和“百企万户工程示范点”,签约3个乡镇61个村300个贫困户,共计1097名贫困人员,帮扶户数和人口位居全县前3位。作为产业就业扶贫基地,公司每年给每个贫困人员发放金融扶贫资金1200元,累计发放100余万元;作为“百企万户工程示范点”,公司每年为每户发放公益性岗位扶贫资金3600元,3年累计发放300余万元。近年来,公司共发放扶贫资金和帮扶慰问款物等折合400余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一门技术或许就能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对贫困人员免除费用,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培育技能人才,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牛伟鹏多次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技能扶贫是解决贫困地区生存和发展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创新扶贫模式,可以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到企业就业,创效益、稳增收,实现双赢。
牛伟鹏认为,从致贫和返贫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有效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贫困群众缺乏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如果贫困群众以及他们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能利用一技之长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高速发展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娴熟的工人,国家经济也将实现持续发展。“这种扶贫模式可以增强持续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能致富,从而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牛伟鹏如是说。
牛伟鹏积极践行“拥军、爱军、助军”理念,通过企业自身优势,大力扶持退伍军人创业、就业。今年他还将通过技能学校校企结合加实训基地模式,对退伍军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旨在为退伍军人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协助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军民融合,提升退伍军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等安置及服务工作,解决退伍军人实际困难,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这种对公益的坚守和初心,一切都源于牛伟鹏内心的军人情结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始终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格局和“授人以渔”的胆识善念。他积极参与并助力原阳县精准扶贫工作,亦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他热心社会公益,利用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及贫困退役老兵,发放救助款近50万元。除此之外,他还始终关注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帮助退役军人尽快实现角色转换。2007年至今,他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原阳籍退役军人范丰涛家庭非常贫困,牛伟鹏走访发现后,亲自过问并招入公司,与他“结对子”,帮助他从思想上、经济上、生活上提升锻炼。现在,范丰涛不但在县城买了房子,全家成为城里人,还开上了40多万元的轿车,实现了由一个黄河滩区的穷小子转变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华丽转身。
坚韧沉着、审时度势造就亿元企业
和众多“70后”一样,牛伟鹏少年时代就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而军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参军报国是他坚定的梦想。高中毕业时,牛伟鹏终于美梦成真,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某部炮兵团,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进入军营第一天起,牛伟鹏就坚定信念,要当一个合格的战士。在日常训练中,他严格要求自己,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虽然很苦,但也给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军营是火热的,在那里,他和战友们同学习、同训练、同工作,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在军队这个火热的大熔炉里,他的意志得到了磨炼,思想得到了升华,练就出更加坚韧的毅力。在部队期间,他严格遵守军队纪律,把挑战和困难当作激励的力量,不断突破自己。1991年10月,他在步兵第113师通信兵大比武活动中荣获全师第4名;1992年,荣获炮兵团优秀士兵称号;1993年,荣获炮兵团二级技术能手称号,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有了当兵的经历,一辈子也不后悔。3年的军旅生活让他受益终生。因为,正是军队的锤炼,铸就了他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品格与秉性。正是这种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敢闯能拼的军人品质,他实现了由卖家具到生产家具的成功转型、由小作坊到开公司办企业的成功提升;正是军队这所“大学”的培养,凝聚了他对党忠诚、矢志创业、回报社会的初心与使命。
牛伟鹏从部队退役时,正值国家扩大开放之际。他看准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毅然放弃亲友帮忙安排的舒适工作,踏上了既充满艰难困苦又充满机遇挑战的创业之路,迈出了人生三大步。第一步,1995年1月,创办美景家具城,靠着军人诚实吃苦的本性,靠着“物美价廉、诚信经营”的理念,从中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完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第二步,2007年8月1日,正值建军80周年纪念日,他在郑州市创办的富景源家具厂正式投产运营,这是他创业路上的里程碑。虽然困难重重,但前进的步伐始终铿锵有力。经过6年不懈努力,富景源家具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品牌效应不断显现。第三步,2013年,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响应政府号召,牛伟鹏审时度势,在原阳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了占地40余亩、投资9600万元的河南富景家具有限公司。他坚持边投入、边建设、边开发、边扩张,完成了公司的整体搬迁和产品升级。年轻充满活力的研发团队、汇聚退役军人的管理队伍,满足一站式采购的经营模式、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完善的消防设施、先进的中央吸尘系统及数控加工中心,现代化的全屋定制家具生产线及软体家具生产线,为企业发展新目标、展现新作为提供了坚实保障。去年,公司首次实现产值近亿元。
对于牛伟鹏来讲,企业发展和扶贫工作及退役军人的帮扶培训,都是当前重点工作。面对扶贫攻坚战,他不等不靠,超前谋划,充分彰显一名退伍军人的示范、旗帜作用。“贫困不除,我们不撤”是他和企业的共同口号,铮铮誓言,爱心同行,共佑扶贫,牛伟鹏和他的企业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抗疫和扶贫一线高高飘扬!
后记
扶贫也好,抗疫也罢,牛伟鹏拼尽全力去践行使命,他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爱国情怀、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平凡的人也可以开创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也能够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平民英雄走进人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如一道道直抵人心的光束,穿越时空,成为激励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这是一股更深沉、更持久的内在力量,我们相信,未来因此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