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7月13日 星期

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范海涛


孙保军刘天石文/图

□本期人物——范海涛

传承家风的种子,把牧野大地照亮;为百姓谋福,换来群众的幸福;近30年坚守,心和乡土一样质朴;平凡生命的闪光,留得满地余香。

言传身教树家风

1964年7月21日,范海涛出生在当时的辉县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家庭,父亲范清荣担任南李庄村大队书记兼梁村公社武装部部长。父亲的经历和教诲,铸就了他坚定的政治信仰:“党为人民谋福利,所以我爱这个党;我爱这个党,所以我要为群众谋福利。”

在范海涛的童年记忆中,父亲作为村干部,每天早出晚归,一身土一脚泥,忙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这个家。那时,村里家家生活都很困难,但无论生活再苦再难,父亲从来不允许因为自己是村干部,而让自己和家人沾集体一点儿光。父亲的清正廉洁,在幼年

范海涛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1992年,全省公安系统统一招警考试,范海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1996年,辉县市公安局领导为让他在困难中磨炼,把他调入刚刚组建且面临重重困难的巡警大队,担任大队长。上任伊始,带给范海涛的并不是欣喜,而是困难重重。他上任当天就搬到巡警大队住宿,决心要把巡警大队建成维护一方平安的先锋队。

一分真情,一分回报。在范海涛的带领下,全队人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蔚然成风。担任巡警大队大队长期间,仅他个人就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400余件,救助受伤群众60余人,收到感谢信17封、锦旗和匾额13面(块)。王申锁、王中会等11名残疾人是巡警大队常年坚持帮扶的对象,范海涛带领队员为他们修房、拉煤球、请医送药、收庄稼种地,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学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范海涛的家离单位很近,家里有上班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可他忙于工作,有时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他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公安战线上奋战了17个年头,带领辉县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使该大队由后进变先进,一举成为省巡警系统的学习典范。

薪火传承势如虹

范海涛善于自我锤炼,这个习惯是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2002年,范海涛从父亲手里接过孟电集团这把大旗。为了兑现还给家乡群众碧水蓝天的诺言,他炸掉价值10亿多元的小火电厂。他掌舵孟电集团后,使集团

的固定资产从改制前的2.5亿元,增加至现在的约60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由改制前的800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54亿元。他当选村支部书记后,使村民年收入由1000多元猛增至1.5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数百万元。

2008年,范海涛作为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被任命为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他与党员干部一道,从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事情做起,10年来由企业先后出资3.6亿元,引领全村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上任之初,南李庄村60%以上的房屋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的土坯房。范海涛和村“两委”在走访群众时,心情很沉重。他回到家里向父母谈体会,到企业同领导班子研究发展方向,最后统一了思想:由孟电集团出资1.6亿元无偿为群众盖新房、建新村。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在2010年春节过后,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整村拆迁,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新村建设。2011年春节前夕,全村351户群众全都高高兴兴地住上了每户270平方米~290平方米的“叠加别墅”。新社区配套建设了医疗室、健身广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暖气、天然气、有线电视、宽带一并入户。群众都说:“美丽村庄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2013年“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在郑州举行。组委会特别邀请范海涛80多岁的父母、南李庄村前两任村支书,上台给他颁奖。如今,河南孟电集团和南李庄村在范海涛的带领下,正沿着科学的大道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一种道德的传承、一种力量的传承,更是一种信念的传承、一种精神的传承。

一心向党为百姓谋福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南李庄村当年为什么能打翻身仗,关键就在于范海涛领导的村党支部坚强有力。群众住上好房子后,范海涛继续思考着,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必须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很快,村里明确了“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决定“二次创业”。

“新村四周的门面房每年200多万元租金都归村集体。孟电集团先后于2011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家居建材城和服务中心,2013年投资250万元建设社区敬老院,2014年投资1.5亿元建设建材城2期和农贸市场,带动了周边群众2000多人就业创业。同年,他们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成立了南李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群众以土地入股,村集体经营管理,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免费养老,家家是股东、年年有分红的“幸福模式”,完成了由“输血换貌”向“造血制氧”的转变。

为弘扬正气,村里坚持开展文明家庭、优秀党员、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对评上各类先进人物者,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表彰;对评上好媳妇者,由村干部带队,开着“好媳妇报喜车”,敲锣打鼓到其娘家送匾额。为教育村民,社区广播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道德点评》《说本村人,讲身边事》等栏目。村里还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建起了道德文化墙、党员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队,实现了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人心向党。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