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7月13日 星期

“草坡”农家巧耕耘黄河岸边绘丹青
——记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草坡村

地处黄河滩区的小村庄,有滚滚黄河为伴,有漫漫黄沙做邻,却因书画而声名远扬,全村近三成农民从事书画产业,先后走出数十位省级书画协会成员,许多外村村民将孩子送到这里学习书画,先后30多名学生考入美术学院;2008年,这个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2014年,这个村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授予“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荣誉称号。

这个村,就是位于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的草坡村。

一入草坡墨香如影随行

走进草坡村村委会大院,后院二楼的一个简易展厅里,悬挂着近百幅书画作品,人物画气韵生动、山水画气势恢宏、花鸟画栩栩如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作品均出自草坡村村民之手。

据草坡村党支部书记乔修强介绍,该村目前1597口人,从事书画创作的有300多人,他们的作品主要销往广州、郑州、西安、香港等地,很多家庭依靠书画脱贫致富,步入小康。

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从卖体力变为卖技术,从干粗活变为做艺术?

据史料记载,草坡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清光绪二十三年,草坡人乔纯修考上拔贡(注:拔贡,清朝时期设立的介于举人与进士之间的称谓,每12年选拔一次,中者授予七品小京官),民国时期回归故里,在安阳、卫辉等地从事教育工作,学识修养令人尊敬,当时的许多京城名流都聆听过他的教诲。但是,最让乔纯修引以为傲的是他的书画艺术,其书画作品曾誉满京华。正是受到乔纯修的影响,草坡村渐渐有人向其求教,学习书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久而久之,草坡村书画产业发展越来越大,从事书画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草坡村村民乔炯国。

乔炯国自幼习画,尤其擅长画各种人物。他的画细腻自然、神情活现,令人过目难忘,不少乡邻拜他为师。乔炯国性情淡泊,教画不仅不收费,还提供笔墨纸砚,甚至管学生吃住。父志子承,乔炯国的几个儿子也喜欢画画,更是把草坡村的书画传统发扬起来,他的二儿子乔枕石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在省内、国内书画艺术展上数次获奖。乔炯国的三儿子乔修中长期居住在草坡村,并担任书画院副院长,他不仅开辟出了自己的书画艺术天地,还传承了老人振兴草坡书画的遗志,免费教人书画,并汇聚各方力量,将草坡村村民的作品推向全国。

全民学画 书画蔚然成风

近年来,草坡村在书画产业先后投入380多万元,建成集创作、教学、展厅为一体的多功能书画楼,成立了草坡书画院(如图),让村里的画家能够相互切磋学习,互通书画市场信息。另外,草坡村将中心小学作为书画教学基地,设立专门的画室,并为学校配备了优秀的书画教师,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书画兴趣。每年还聘请专业书画家免费为学书画的村民进行培训,仅2019年,培训学员就达到了6000余人次。

为大力培养书画人才,提高书画鉴赏能力,区、镇两级政府积极引导、搭建平台,多次举办书画笔会、交流研讨会,

为平原示范区的“农民书画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还多次邀请省、市书画名家到草坡村来传经送宝、现场施教。省著名书法家胡秋萍、刘照渊,我市著名书画家张一圃、袁维新、祖成才、王耀邦、石庆骥等都曾到草坡村为农民书画爱好者传授技艺,村民们学到了更多的书画知识,掌握了更高的绘画技艺。

文化铸“魂”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自平原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草坡村抢抓农民书画这一独特优势,从书画产业着手,与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滩区休闲观光旅游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历史底蕴,以文化铸“魂”,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要让我们的群众不仅画的出来,还要卖的出去,更要赚得到钱”。草坡村书画产业领头人师恕江说。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书画作品价值,草坡村成立了河南画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郑州、新乡等地设立专门的书画销售点;开辟了书画销售网站,为草坡书画插上“互联网+”这双有力的翅膀。另外,部分头脑灵活、擅长营销的村民还成立了书画销售团队,当起了农民书画经纪人,他们对草坡村的书画进行宣传包装,奔走全国各地打名气、造声势。通过公司的推介和经纪人的包装,草坡村农民书画家的作品飞出滩区、走向全国,先后登上了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的展示平台,每年为村民带来近3000万元的收入。

现在的草坡村,有中央、省、市美协会员60余人,三代善画、父子同书、夫妻共绘、兄弟斗彩成为佳话,草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书画村。 (李新亮文/图)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