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国咏 通讯员 张宏伟
在卫滨区幸福小区改造中,中同街街道召集项目临时党支部和幸福小区院委会召开“幸福圆桌会”20余场,协调解决违建拆除等有关事项50余条,助推老旧小区改造顺利进行;胜利路街道宜家花园小区在职党员李利民,义务入户宣传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规划和进度,及时将居民意见向街道党支部反馈,被居民誉为“红色小喇叭”,为小区成功引进物业打下坚实基础。事例表明,卫滨区着力构建的区域化、全覆盖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已经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凝聚了人心,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年来,卫滨区提出“521”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理念,推动各级党组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将党建引领与基层自治、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通过指导庭院网格开展“童心向党”“大手拉小手积红分”等活动,着力打造“四个体系”,即建立多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健全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建立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有力促进了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
卫滨区是个老城区,辖1个镇、7个街道、26个村、28个社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辖区共有80627户238492人,党员8964名。该区树立“一切工作到组织”“一切工作靠组织”的鲜明导向,建立了区委牵头抓总、镇(街道)党(工)委多元整合、村(社区)党组织推动落实、片区党支部协调推进、庭院党小组引领自治、楼栋党员示范带头的“六级组织网格”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片区网格支部98个,庭院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50个,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同时,通过党建引领,业委会、院委会建设加快推进,成立了34个庭院业委会、117个庭院议事会。
该区按照《关于在基层治理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化4个阶段、7个环节的网格工作流程。为进一步规范居民议事制度,片区党支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片区或小区庭院党组织定期召集居民议事会、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相关人员参与,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提议、协商、办理全过程有党组织指引;建立公示制度,在小区公示党组织覆盖区域、居民户数、党组织成员信息等,便于居民知晓和监督;建立小区庭院自治评比办法,定期公布自治排名,形成社区之间庭院自治“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建立多主体监督机制,组建以党员、居民代表为主体的小区庭院监事会,同时,发挥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作用,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记者了解到,南桥街道坚持开展“五起来”(即党徽亮起来、党员干起来、队伍建起来、党旗飘起来、形象树起来)活动,申新花园业委会主任、在职党员荆航泉,主动为外地业主更换水表、垫付水费,自掏腰包为居民采购蔬菜水果,作为居民清理花坛、拆除违建的“补偿”,有效推进了小区自治工作的开展。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