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我们把环保当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心连心总经理张庆金表示,公司制定了《心连心环保系统目标、指标体系管理导则》,并通过《环保月报》《环保信息化评比》《生产情况通报》等手段及时进行统计、跟踪、监督和指导,构建了环保系统科学、规范、高效的“目标、指标”管理体系,保障环保目标、指标的实现和持续改进,要脚踏实地走“零排放”和“超低排放”之路。
破解世界难题,终结“视觉污染”
心连心对环保事业的追求,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比如,连已经实现“超低排放”的设备也“不放过”,持续攻关“治好”了尿素造粒塔“冒烟”的毛病,破解了世界难题,终结了“视觉污染”。
尿素造粒塔是化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施。据了解,在输送泵的作用下,温度超过100℃的尿素熔融液体来到造粒塔塔顶,通过转盘喷头形成熔滴自由落下与冷空气接触冷却固化成粒,在液体变固体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使得溶解吸收粉尘用的水部分气化,以蒸汽的形式从塔顶排出形成烟羽。
造粒塔“冒烟现象”是行业难题,是国内外所有尿素企业正常生产的最显著
标志之一,2019年以前也是心连心的一道“景观”。一名住在附近的村民说,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每天都能看到心连心4个100多米高的“烟囱”(造粒塔)中,白色的羽状烟流滚滚而出,飘行几公里,看上去“蔚为壮观”。
这些白色的羽状烟流看着“怪吓人”,实际上主要成分是无味无害的水蒸气。
心连心作为全国大型尿素企业,单个尿素造粒塔每小时排气量达40万m。“2007年,我们投资2000万元在4个造粒塔上增设水洗设备,改造后,蒸汽中的粉尘含量降到30mg/m,远低于行业150mg/m的平均水平。”刘兴旭说。
这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水蒸气,给心连心带来不少“麻烦”。虽然心连心长期向周边人群普及造粒塔的运行原理和机制,但还是经常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投诉企业的空气“污染”问题。为此,心连心每年都要拿出不少时间和精力专门做解释工作,却收效甚微。
心连心认为,给群众造成“视觉污染”“心灵污染”,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污染。2017年,心连心决定联合相关科研单位,成立攻关小组,一举攻克尿素造粒塔冒烟的顽疾。
“我们创新采用了干法除尘工艺,在造粒塔上加装特殊材质、特殊型号的过
滤装置,把尿素粉尘颗粒进行有效过滤回收。”刘兴旭说,新的工艺中不再使用水,因此,彻底消灭了“冒烟现象”,与此同时,新工艺排出的粉尘含量再次大幅下降,达到10mg/m以下。
2018年3月,经过一年的联合攻关,心连心对第一个造粒塔改造完毕,并进行了半年的观察调试完善,确认技术完全成熟后,又在2018年12月底前,把剩下3个造粒塔都进行了改造,让造粒塔“冒烟现象”彻底成为历史。
今日“绿色工厂”,明日“旅游景区”
据了解,不计科研攻关成本在内,每个造粒塔的改造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为治好造粒塔产生的“视觉污染”“心灵污染”,心连心花了4000余万元——而在实际治理污染方面,心连心更是不惜代价,用于环保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的资金累计超过10亿元,占企业利润的40%!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不仅是自身生产环节,心连心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到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2017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供应链十佳企业”荣誉称号。
心连心从物料环保、污染预防、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管理,推
动供应商持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并且向供方提供的采购信息中包含有害物质使用、可回收材料使用、能效等环保要求。
心连心在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在有效物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各方面的控制标准均严格于国家或行业标准。新产品和正在研发中的升级产品也都将高效和环境友好这两个理念一并考虑,将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就连心连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也处处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建筑材料均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的优质建材;优先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厂区内绿化植物采用适合工厂种植的维护少、耐候性强的植物;室外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
“我们正在对厂区二次规划,将把工业风景与自然风景相结合,让心连心从‘绿色工厂’迈向‘可旅游工厂’!”张庆金说,今后一段时间,心连心将持续发挥企业优势、环保优势,打造全过程职业健康,继续保持能源绿色化、资源投入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产品链条绿色化、排放指标绿色化的稳定发展,建好碳排放管理示范工程,全力打造行业绿色旅游工厂,保持环保领先、引领行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