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乡村振兴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专家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类专家人才成为“三农”政策的传播者、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为宣传我市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组织引领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自今日起,本报特开设《脱贫攻坚人才奉献乡村振兴人才建功》专栏,以宣传优秀专家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
本报讯(记者陈荣霞)“如今,俺村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这多亏了赵开军。”“俺家有两个人在开军的工程队干活儿,一年收入10多万元,俺家买了汽车,还盖了新房,日子越来越好!”走进获嘉县冯庄镇王井村,说起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纷纷夸赞起村里的能人赵开军。
“一人富不算富。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带领全村的老百姓共同致富,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的好生活。”被村民称为能人的冯庄镇优秀乡土人才赵开军如是说。
近年来,获嘉县深挖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引导乡土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主战场,激发他们的干事活力,增强致富带富能力,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注重持续挖掘选优人才。按照拟定初选对象、乡镇部门联审、党委研究审批三个步骤要求,获嘉县以村为单位,在乡镇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广泛宣传,严格审核,通过个人自荐、村“两委”推荐等途径,拟定初选乡土人才人选。初选对象经相关部门会审后,由乡镇党委研究确定为正式乡土人才,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并发放《乡土人才证》。在选才过程中,对照“五个一批”要求,重点把当地有影响力、带头作用强、有行业特长的人才选出来,将一批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离职干部、离休教师、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纳入“乡土人才库”,择优列为村“两委”干部后备人选。冯晋豫是冯庄镇冯庄村有名的乡土人才,在深圳创办企业,资产上亿元。他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先后投资1100余万元对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改变了长久以来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同时,他扩大特色草编产业规模,引进口罩厂,吸纳用人450余人,解决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难题。
创新培养方式育强人才。建立县、乡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乡土人才制度和定期交流研讨制度,县级层面每半年举办“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论坛;乡镇层面,每季度开展乡土人才恳谈会、同类别乡土人才交流培训等活动,增强相互交流,共同提升能力。同时,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夜校和乡土人才专题培训班,精准分
类,因人施教。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论坛2期,镇村开展交流活动40余场次,分层分类组织专题技能培训32次。
搭建创业平台用活人才。获嘉县加强创业扶持,积极协调政策资金向乡土人才倾斜,通过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解决乡土人才创业中的融资难题。设立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基金,遴选一批优势特色突出、带富效果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乡土人才创业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资助,帮助其做大做强。发挥带民致富作用,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发挥自身特长,带头创办种植合作社或扶贫车间,大力推广“协会+农户+基地”“技术+土地”“人才+股份”等多种形式承包、租赁乡村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其中,乡土人才崔红梅和孟文哲分别成立蔬菜家庭农场和苗木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蔬菜、水果和苗木种植,解决3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锦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明伟,与东彰仪村结成了“村企共建”对子,成立河南锦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山东寿光的人才团队和先进技术,投资1100万元建成占地65亩的有机蔬菜基地,直接带动48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建立长效机制管好人才。在获嘉县,县、乡两级党委均成立了乡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兼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全县乡土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乡镇党委成立乡土人才办公室与党建办合署办公,具体负责本乡镇区域内乡土人才的统筹管理工作。注重发挥激励作用,每年评选表彰县级优秀乡土人才,发放“优秀乡土人才荣誉证书”,在乡、村两级张贴“乡土人才荣誉榜”,激发其荣誉感。把政治条件成熟、贡献突出、影响力大、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乡土人才优先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去年,县委、县政府对61名乡土人才授予“同盟创业功臣”“同盟振兴英才”等称号。
截至目前,获嘉县已挖掘各类乡土人才2029名,选储村级后备干部695名,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