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关键数据指标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它既关乎国之大者,更牵连百姓油盐酱醋茶。今年以来,相信每个人都比往常感受到形势的特殊、时间的紧迫、任务的艰巨。然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展是最大的要务。那些一度下滑的经济指标,让我们看到了困难的一面,更感知努力的方向;那些回升企稳的经济指标,让我们的汗水智慧变得更加珍贵,更凝聚了坚定前行的力量。历经艰苦卓绝的疫情之战,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前沿,我们也一定能够实现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的阶段性目标,也一定能够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筑起坚实基础。请关注本报今日起开设的《关注主要经济指标确保半年由负转正》栏目。
本报讯(记者翟京元)今年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实现3月~5月连续3个月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数据来之不易,它是如何实现的呢?
6月21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我市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工作方法,超前谋划落实复工复产指导手册、“466”防疫事项、产业链科学复工、防疫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密不可分。这些工作举措可以从“专、细、准、清、纾、精”6个方面进行解读。
专人专班,强化服务效能。市工信部门对口建立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服务方案;实行22户大企业(集团)点对点服务,建立“点对点”服务员制度,安排专人开展专项服务,协调解决问题。此外,还通过完善市县两级复工复产帮扶机制,破解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困难。
细化措施,强化工作指导。从2月7日开始,全国较早、省内首家编发了应对疫情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手册》,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提供系统化、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市推广。及时向企业推荐“466”防疫注意事项(4类防护物资、6类台账、6项要求)和《企业复产复工人员防疫工作方案》,有力帮助企业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
精准施策,强化政策保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在全省率先制定了13条利企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理清思路,强化科学复工。从2月初开始,接连出台意见,指导企业错峰、分流、有序、安全复工复产。以县域为单元精准防控,科学有序推动疫情轻微区域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在全省率先提出“以点拉线、以线织面,恢复产业生态”的科学复工思路,全力帮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重点龙头企业、拟上市企业、承担省市重点项目的企业及其产业链上当地配套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此外,从全市22户大企业(集团)着手,及时推动配套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协助域外企业精准做好跨区域产业链对接,打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促进全市产业生态快速恢复。
纾困解难,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长垣卫材、豫北转向等一批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原材料不足问题,帮助企业快速复产达产;协调解决用工短缺问题,推动重点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提升产能;组织工信、财政、卫健部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协调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协调解决运输
受阻问题,积极协调向全市应急物资、重点生产物资领域重点企业发放B类通行证;协调解决防疫物资紧缺问题,通过提产扩能、加大物资调拨,保障全市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恢复。
精准服务,强化信息支撑。依托市大数据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利用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的“新乡市工信系统企业防疫信息填报系统”,以及升级后的“快马防疫信息管理平台”,为全市工业企业“精准复工”量身打造疫情防控大数据解决方案,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提供信息化技术保障。
记者还了解到,1月~5月份,我市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首次扭转下滑局面实现正增长,较前4个月提升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环比较一季度提升4个位次。具体到各县(市)、区来说,实现正增长速度最高的是原阳县,为11.7%,从高到低排序为:长垣市4.5%、高新区2.3%、经开区2.3%、获嘉县1.3%、卫辉市1.3%、平原示范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