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改荣)“真没想到,这次村里宅基地改革,不仅厘清了宅基地的家底,还为村里增收了23万元。”昨日,记者在新乡县采访时,大召营镇大召营村党支部书记姜磊深有感触地说。
大召营村共有900多户,其中228户存在宅基地问题,有的是一户一宅超面积,有的是一户多宅。姜磊告诉记者,村里对于一户一宅超面积的,以315平方米为标准,超出此面积以每平方米每年5元至10元向集体交纳使用费。
同样,在古固寨镇古北街村,村里将闲置的247亩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盘活,由正商集团建设一期121亩的商住开发项目,一次性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0多万元。大召营镇张唐马村,也通过规范集体经济合同,收入由零增加到现在的每年26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2019年以来,新乡县努力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持续深化农村五项重点改革,通过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规范集体经济合同,为集体经济壮“筋骨”。
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盘活沉睡多年的农村集体土地。其一是,积极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不动产”变成“活资产”。 2019年以来,全县共收储土地2000余亩,出让各类土地19宗,完成出让收入8.1亿元。此外,加大低效利用和闲置地处置力度,完成空闲土地整改2484.66亩;实施残次林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4057亩。
其二是,把“闲置地”变成“资本金”。各村借助改革东风,结合本村实际、用足政策进行积极探索。合河乡西河村将原村委会大院拍卖,盘活资金30多万元,对村南闲置建设用地和两处空闲宅基地整理后,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建设村商超广场和文化产业园,每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大召营镇大召营村充分挖掘长安画派大师王金岭绘画艺术,以150户超标准建房村民腾退的45亩宅基地为资本,与天福集团合作,把腾退闲置的宅基地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实施“画家民宿村”建设项目。
规范集体经济合同,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县已完成整治152个村,占比85.4%,规范合同2341份,经重新测量增加村集体土地448.44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009.31万元,其中集体收入超5万元的村169个,占比95%,超50万元的村71个,占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