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玲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磨难、是考验、更是历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要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疫情防控的能力,更要考验驾驭风险、推进发展的能力。
“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稳定经济运行。”在刚刚闭幕的全市两会上,市长王登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部署。
时间的脚步已经进入二季度,落实好全市两会精神,将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各部门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展现敢担当善作为的魄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
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重点任务,形成闭环管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输入性风险;筑牢社区疫情防控根基,加强无主管庭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网络。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等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健全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加快市疾控中心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支持长垣市建设国家医用防护用品创新、生产、储备基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属地常态化防控工作负总责,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将常态化防控责任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各责任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医疗物资动态储备,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
要强化层级管理责任,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机构不撤销、规格不降低,按照专业、精干、高效的原则,可适当整合精简机构,优化强化职能,科学调配力量,确保常态化防控指挥更加有力、人员更加精干、运转更加高效;复工复产专班、教育工作专班、维稳专班等各级指挥部工作专班要持续发挥作用。
要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通风消毒、提高健康素养。落实“四早”措施,要及时发现,预检分诊点(处)不得撤销,发热门诊不得撤销,持续执行发热病人登记、监测、报告和网络直报制度;要快速处置,对新增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网报、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要精准管控,充分整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筛选出其可能的传染来源和密切接触者,防范聚集性疫情;要有效救治,全市定点医院继续保持应急状态,继续保留医疗救治专家组建制,落实“早治疗”措施,坚持“四集中”,患者治愈出院后,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出院后第2周、第4周和第6周到定点医院进行复查复诊。突出重点环节防控,切实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机构、医疗机构、校园、社区等的防控工作。
全力稳定经济运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强化项目带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狠抓项目建设
要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做实做熟项目前期。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98个,完成投资1711亿元以上。推动生态城、白鹭化纤搬迁扩建升级、新松机器人产业园、中铁隧道设备产业园、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链、正威动力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新鸥鹏教育城等牛鼻子项目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电波科技城、飞鹭纺织冷转移印花等吸铁石工程建设。
市发改委:
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郑新一体化等国家和省确定的重大战略,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持续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项目建设梯次接续的良好态势。紧盯国家和省投资政策导向,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专项债券等上级资金支持我市项目建设。
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生态城、白鹭化纤搬迁扩建升级、新松机器人产业园、中铁隧道设备产业园、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链、正威动力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新鸥鹏教育城等牛鼻子项目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电波科技城、飞鹭纺织冷转移印花等吸铁石工程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省市重点项目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作用,督促各县(市)、区和项目单位对照建设进度台帐,细化节点管理,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全市投资增长。
坚持推进项目有效机制,继续坚持周调度、月集中开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底总评等活动,以重大活动开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全市项目建设“四比四看”(比谋划看储备、比招引看投资、比开工看进度、比服务看实效)评价,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资、开工进度、服务实效等方面对各县(市)、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实行一月一点评、一月一通报,调动全市项目建设积极性。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健全领导分包、企业服务周例会等制度,认真倾听企业家呼声,倾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落实减税降费和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物流等成本,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企业中长期贷款和无还本续贷业务。加强绿色调度、精准管控,保障环保达标企业正常生产。稳定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市工信局:
强化监测预警。密切监测疫情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强化经济指标的监测、预警和调度工作,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时跟踪,加强分析调度,重点关注趋势性、先行性指标,及时掌握运行动态变化,找清制约因素,积极应对,精准施策。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健全落实领导分包企业、企业服务周例会、企业问题台账管理、企业事务服务员等制度,做到企业诉求有渠道、困难有人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荣誉支持,推动惠企政策的落实,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按照“以点拉线、以线织面、恢复产业生态”的思路,充分发挥好大企业牵引作用,以大企业配套带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继续提升企业家素质。创新工作方式,持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培训、企业观摩交流、政策宣讲,进一步开拓企业家视野,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
市金融局:
把加强实体经济金融支持摆在突出位置,完善金融形势月会商、季分析制度,通过会议调度、考核激励、评优评先等方式引导信贷投放。组织驻新银行向总行、省行争取资金规模、业务审批、创新试点、减费让利等方面的支持。
加大复工复产企业资金保障,建立市级金融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工作机制,组织各银行组建专班、明确专人、上下联动,最大限度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对先进制造业、“三外”、绿色环保、农业产业化等重点领域企业进行筛选,实行名单制管理,开展融资管理、资金结算、资产盘活、风险管控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全年组织两次大型政金企对接活动,强化新乡政金企对接品牌效应,提升银企对接例会的常态化和专业化水平,全年召开银企对接例会20次以上。强化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深入推进民营和小微“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及“百行进万企”活动,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创新产品集中推介活动,扩大小微企业首贷覆盖率,对于纳税信用评级B级以上的要应贷尽贷,进一步促进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规模显著提升、融资成本明显优化。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
要高度关注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情况监测研判,保障企业原辅材料正常生产供应。围绕热源谋划实施一批用热工业项目,保障白鹭化纤等重点企业热源供应。强力推进“三违三未”专项整治,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市发改委:
加强对全市煤电油气运供需情况监测研判,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强化产运需衔接和部门协同配合,从供需两端着手,统筹落实好要素保障各项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做好稳定供应和应急保障工作。一是全面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落实好省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积极开展电力需求响应,对季节性错峰生产和主动降低高峰用电负荷的电力用户进行经济补偿。落实好有序用电方案,把保民生用电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居民、重点用户、重要时段可靠用电。二是落实电煤储存制度。坚持督促落实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对电厂存煤进行预警,进一步健全电煤应急机制,加强用煤旺季煤炭运输应急协调。加强省外煤炭调入量,增强外来煤炭保障能力。三是落实电力绿色节能调度。继续按照全网最优和节能减排优先原则,落实好省电力绿色节能调度措施。四是预判迎峰度夏度冬要素保障。提前分析研判迎峰度夏度冬期间能源保供形势,针对性做好迎峰度夏度冬能源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