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5月23日 星期
聚焦2020年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发力“四个新”抓好“十一项”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本报记者廖亮

编者按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19年,新乡筑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高质量发展已取得新进展,交出亮眼答卷。时维初夏,万物并秀,因疫情一度按下“暂停键”的新乡加紧复工复产,一派生机盎然。不久前闭幕的全市两会上,王登喜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推动全市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擘画了新蓝图、谋划了新目标。

新的画卷已然铺开,更多希望等待挥毫,更多美丽即将入画。我们当不负韶华、锐意进取,奋力谱写新时代新乡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聚焦2020年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特刊,详解报告内容。

读懂“四个新”

发展新能源

要把氢能作为能源革命的突破口之一,大力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支撑带动新能源汽车、氢储存与运输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加快无钴超晶格新型正极材料、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纳米碳硅复合材料等重大技术产业化进程。

持续提高风电、光电、水电供应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加快涌现和发展,要集聚数据、基因、细胞、人工智能、城市矿产等新资源,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新资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新基建

抢抓国家在新基建领域加大投入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培育新优势

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人尽其才的创新创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厚德崇文的人文环境,使新乡成为资本的洼地、创新的高地、发展的旺地、市民的福地。

点睛“十一项”

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已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但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还在继续蔓延。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决不能前功尽弃。

《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提出,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重点任务,形成闭环管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输入性风险;筑牢社区疫情防控根基,加强无主庭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

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打赢三大攻坚战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是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产业、教育、健康、住房、饮水安全等扶贫措施,完成剩余16个深度贫困村和2.3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加快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持续治理“三散”、实施“六控”,全面完成“双替代”任务,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深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深化农信社改革,化解担保链风险,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全力稳定经济运行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强化项目带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报告》指出,狠抓项目建设,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98个,完成投资1711亿元以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健全领导分包、企业服务周例会等制度,落实减税降费和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物流等成本,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企业中长期贷款和无还本续贷业务。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情况监测研判,保障企业原辅材料正常生产供应。强力推进“三违三未”专项整治,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我市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乐章,任重而道远。

《报告》提出,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安澜、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推动黄河流域“三生”空间的系统重构,努力创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乡经验。继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我市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自创区“一区四园四集群”建设,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让创新创业成为时尚追求,让创新文化厚植牧野大地。

《报告》提出,加快自创区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和大数据产业集群;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打包团队、项目、技术“带土移植”,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将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持续立支柱、举龙头、铸品牌、强载体,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报告》提出,实施专业园区提速行动,加快创新平台、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加速行动,力争3年内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6家以上;实施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实施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完善城镇功能、彰显城镇魅力,用更高水平的城镇化让人民群众在城镇安居乐业,拥有更多归属感。我市以郑新一体化为带动,以“三带三区两城十镇”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提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郑新产业带发展规划,完成编制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重大工程,全面掀起生态城建设高潮;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推动新老城区均衡发展;强化县域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区强筋壮骨、脱胎换骨。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青山环城廓,绿水绕城过。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今年我市按照“妆点太行山、扮靓母亲河、保护大运河”的生态布局,持续推进“32231”林业生态和“五湖四河两渠”水生态体系建设,让生态塑造空间、让空间创造价值、让价值改变生活。

《报告》提出,推进南太行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建设;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卫河建成璀璨的文化带、绿色的生态带、缤纷的旅游带;推进森林新乡建设,以造园的精神和匠心抓好林业生态工程,让绿色成为新乡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加快构建基础能力体系

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基础能力体系,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对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提出,加强路网建设,加快“四条高速、三条公路”建设,打造“环形+扇形”的城市组团交通网;加快能源

网建设,优化整合热力资源,实现全市范围内供热管网合理覆盖;推进加能站建设,逐步形成加油、加气、加氢、充电四位一体加能模式;加强信息网建设,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商用进程,推动中国移动鲲鹏云计算中心建设。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就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人民美好的家园。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报告》提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创新体系、经营体系、生产体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实施特色生态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报告》提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主动向全市人民公布各项省市民生实事具体任务和实施目标,接受全市人民监督,确保高质量完成;落实“稳就业”各项措施,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医疗康

复救助和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持续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图书馆、美术馆、规划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健康新乡行动和全民健身行动,构建“10分钟健身圈”。

微言大义

网友郭玉禄:只有一心为民的政府,才能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腾飞的新乡,我为你骄傲。

网友半凉微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我感觉这一点很重要。新乡有许多黄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值得保护和发掘,如黄河故道湿地鸟类保护区、原武镇玲珑塔、古博浪沙遗址等,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很有意义。

企业职工张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发力“四个新”,着实令人振奋。我认为,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技术实力的竞争,是新经济的比拼,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率先抢占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实现弯道超车。云端会议、远程办公、直播卖货……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显现出强劲生命力。希望新乡抢抓国家在新基建领域加大投入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退休教师黄玉福:去年,我市开展了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课后“接娃难题”,还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校一策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这个意见很好。城市和农村学校情况不同,学校状况也不尽相同,应谨防“一刀切”。因校制宜、一校一策、精准施策,才能更好发挥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效果。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