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军旗 通讯员庞卫东王晨光
长垣起重,“举起中国”。这个春天,长垣矫健的臂膀,又给世界以“自由呼吸”。
难忘2020年的春天,难忘黄河之滨的长垣市。
在国家战疫的紧要关头,长垣儿女不畏艰难、不计代价、勇挑重担,蒲城大地快速拉起一条支援武汉前线的抗疫战线。
在复工复产的最前沿,长垣儿女战罢艰险再出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与天地争春回,向创新要效益,一批批“长垣制造”走向世界。
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走在时代前列、闯出一片新天地的长垣,不满足、不懈怠、不负韶华,向着先进更前进的方向铿锵前行。
国务院医疗物资保障组发来真诚的感谢信;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被国务院通报表扬,获得2000万元奖励激励;荣列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之首……
厚重又年轻的长垣市,交出了令人振奋、令人瞩目的瑰丽答卷!
长垣力量
﹃中国医疗耗材之都﹄名扬世界
“口罩,这个春天人们隔离生与死的第一道屏障。”这是报告文学《口罩战疫》开篇之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多少人回家的脚步,更让人们因口罩之荒而慌。春节的钟声还未敲响的时候,在药店、超市,老百姓排着长长的队伍,像平时买菜一样抢购口罩、消毒药品。在朋友圈,蓝色的口罩从未像今天一样火爆。
目光有多焦急,就有多期待。占据中国卫材生产经营市场半壁江山的长垣市,站在了世界关注的前沿,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除夕之夜,万家团圆,亚都实业的光芒向着武汉迸发。该企业率先捐赠了医用外科口罩20万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200万只、医用帽50万个、医用手套20万副,共计290万只(个、副),紧急驰援江城,助力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吃劲紧要时刻,驼人集团再显担当。虽然不生产口罩,但企业接到河南省科技厅关于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攻关项目的通知后,立即成立应急攻关项目,积极组织开展防护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历时13天成功开发和上市医用防护头罩。该头罩在有效防止病毒侵入的同时,还能避免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和口罩时在脸上留下勒痕。
困难重重,亿信医疗并不畏惧。企业千方百计新购进一批口罩机生产设备和零部件,在中铁装备集团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技术人员帮助下,克服口罩生产设备零部件种类多、装配图纸不全、工艺流程不熟悉、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成功组装40条口罩生产线并顺利完成调试,这是我省疫情防控期间新建产能最大的口罩生产线,口罩日产能一下增加200万只。
非常之时,非常之举。浸着智慧汗水的数据,铭记了非凡担当。长垣市累计供上级调拨医用防护服89.95万套、医用口罩1.06亿只,同时,支援省内外兄弟县市医用防护服17万套、医用口罩2.18亿只,为全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月,随着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暴发疫情,长垣市的口罩、防护服龙头企业开始生产“外贸”,支援全世界。
3月1日,长垣市捐赠的第一批1.2万副医用口罩、500套防护服,发往疫情严重的伊朗,第二批、第三批……运往韩国、日本、欧洲等地,世界感受着来自中国长垣的温度。
“中国医疗耗材之都”实至名归!
精准政策跑到企业需求前
企业复工复产也是一场必须打好打赢的硬仗。长垣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新乡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企业复工复产建机制、出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实现了及早复工、安全复工、科学复工,有效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有力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地盘,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10余天前,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一飞冲天,遨游九霄,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此次发射任务中,卫华集团起重机凭借世界首创的技术,为火箭提供了高精度的吊装转运保障,为“长征”系列火箭再次飞天提供了“长垣造”的设备支持。
不仅如此,浙江石化的6台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泸州鑫阳钢铁26台桥式起重机、印度尼西亚的3台通用桥式起重机、马来西亚巴生港的一批抓斗桥式起重机……像雪花一样飞来的订单,是卫华集团加快复工复产的生动映照。
在河南矿山起重机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声轰鸣、焊花飞舞,工人们戴着口罩在各自工位紧张作业,奏响动听的“复工曲”。自动化生产车间内,全公司445台套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马力全开,智能机器人各司其职,机械臂灵活挥舞、焊花耀眼。
繁忙火热,是满满的订单在催等。石家庄240吨四梁冶金起重机、湛江宝钢的9台无人化起重机、广西的4台260吨四梁冶金起重机……2月18日正式复工复产以来,河南矿山3400多名员工已全部上岗,按照全年生产计划,全力加油生产。
30年来,长垣崛起了民营经济的赫赫矩阵,卫华集团、河南矿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复工复产第一线,它们与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用贡献说话,再次砥砺了“长垣精神”。而这精神的背后,凝聚着当地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担当品质与服务付出。
——护航企业安心抓生产,围墙以外所有事交给政府办,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之新。
1月28日,正是大年初四,本报记者赶赴长垣市采访。那天下午,长垣市委、市政府紧急召集卫材生产企业负责人,部署防护物资增产扩能事宜,会上,长垣市委书记秦保建郑重承诺:“企业只管操心做好产品,其余
大小事都由政府负责,决不能让企业分心分神!”
——保障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市委书记抓生产保供应,市长抓疫情防控,成为企业战胜困难的“定海神针”。
长垣市围绕服务企业建专班,把抓生产放到与抓防控同等重要地位,明确由市委书记抓生产保供应,市长抓疫情防控。指挥部下专设生产组织组,3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纪委监委、发改委、科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参与,在手续审批、资金保障、原材料采购、交通物流、用工培训等方面为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确保企业全力以赴开展生产。
据统计,该市共向19家重点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免费配送生活物资,累计配送企业肉蛋类、粮油类等生活物资286吨,84消毒液6.5吨,总配送金额近400万元,有效解决了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后顾之忧,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安心投产。“没想到政府连花椒茴香这样的小物资,都考虑这么周到,直接送到厂里。”方里镇一家企业负责人感慨。
——不让一个企业因难而退缩,让精准有效的服务举措跑到企业需求前,成为广大企业快速复工复产的“及时雨”。
长垣市委、市政府精准实施帮扶政策,坚持“一手抓两头”,及时研究制定持续加强疫情防控、促进复工复产15条意见,从拓展供需对接、保护企业权益、加强金融扶持、用工服务保障、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推行首席服务员、“不见面”备案指导、网格化跟踪等服务方式,支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累计为企业培训、储备后备工人1.8万余名,向企业发放收储采购、用工、生活等各类补贴近50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向企业投放资金9.69亿元。
惟期望不能辜负,惟发展令人感佩。
2月28日,在全市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长垣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5个,总投资213亿元。
3月1日,全市2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1月至3月,长垣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2.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3亿元,增长7.5%,税占比90.29%,继续领跑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10日,在全市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评比中,长垣市名列八县(市)第一名。
长垣速度
长垣画卷
美丽乡村入画来
满目绿树繁花,处处干净整洁。看似一幅画、听似一首歌、读似是一本书,每一个到访长垣市蒲西办事处云寨村的人,无不生发出如此的感慨。
然而,过去的云寨村,阴雨天道路泥泞,旱厕蝇虫乱飞……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云寨村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幅“云中花园、寨上人家”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云寨村的变迁,恰是长垣市提前科学谋划、加大投入力度,持之以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抑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最根本的支撑。长垣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蹚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城乡通则产业活,产业兴则农民富。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镇创业园建立产业扶贫基地,该市打造“基础村支部+就业扶贫+普惠金融”
“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构建长效稳定脱贫的产业就业格局。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46亿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52笔、28.75亿元。建成产业扶贫基地47个,带动2874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建成扶贫车间8个,带动贫困户44户,年均增收达6000元。目前,长垣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1373.66元。
长垣以大手笔、大气魄,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实施了“11115”乡村振兴工程,确立3年投入18亿的“369”财政投入计划。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改革撬动乡村振兴,贫困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9.78万元,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556个,占村庄总数的92.35%。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15所,建成投用村级养老服务中心46个,集中供养服务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和独居老人4885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长垣市土地改革经验,写入国务院报告之中,引来国内多地城市参观观摩。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重要抓手,长垣市累计建设“四园”2322个,铺设污水管网1115公里,建成污水处理站267座,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
14.6万座、改厕率达到91.3%,所有村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
一个城市是否有实力、活力和潜力,是否有厚度、温度和气度,很大程度上看这个地方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动指向。作为我市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长垣人在平时看得出、在关键时刻冲得上。比如,“百企帮百村”“千组帮千户、万家帮万人”活动就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当地各类企业投入4072万元,帮助73个村成功培育发展集体经济,829个各类组织、4466名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为贫困群众捐款107万元、捐物4211件,开展各类服务近2500次,构建了全民奉献、积极扶贫的“大氛围”“大格局”。
长垣精神
闯过一个个难关必是阳光
全球抗疫看中国,中国抗疫有信心。这份必胜的信心,蕴藏着怎样的力量与精神?
站在时间的河流上,庚子新春的蒲城战疫,感动了世界,让人们多了几许安全。透过历史的烟云,长垣市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人们仰望。
——于是,我们听到了那一声声掷地壮阔的豪言:“只要国家需要,战疫需要,就是厂子赔光了我也要干!”亚都实业、亿信医疗、华西卫材、飘安集团等44家卫材企业,一马当先,坚决服从国家统一调度,不惜亏本加班加点生产。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华西卫材连续7年获评优秀员工的李江丽与姐姐李翠丽,抛家别亲,第一次在车间吃年夜饭,第一次连续25个小时不眠不休;亚都实业防护服车间女工张伟,带着一双儿女刚到南阳老家,立即星夜返回。她们只是长垣抗疫期间5000名女同胞的生动代表。
——于是,我们感悟到了那一个个党组织、一群群共产党员敢打必胜的担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卫华集团党委专门下发《关于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的通知》,集团捐款100万元,
集团495名党员、6800余名员工及业务发展商又捐出132万元。河南矿山集团党委书记崔培军捐款200万元后,公司员工及驻外分公司纷纷响应,又捐出190万元。飘安集团党委书记陈广法带领50多名共产党员日夜奋战在口罩车间,两次晕倒在岗位,病情稳定后执意返回企业继续战斗;长垣市唯一的女镇长——方里镇镇长张宇春节期间20多天不曾回家,日夜守护着28个村5.2万父老乡亲的生命安全。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长垣市与全省、全国一样,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国家、省、市各级党委及政府的强力支持。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紧要时刻,卫材原材料价格数十倍数百倍地飙升,一些企业遇到暂时性资金难题,各级金融机构特事特办,共向长垣市卫材企业投放资金12.69亿元;供电公司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保障特殊时期卫材企业安全可靠供电;交通部门为企业发放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保障长垣市与防控物资原材料供应地、疫区等地的物流往返。
还有这样的一幕,湿热了多少人的眼睛。那是1月30日凌晨2时20分,一架由深圳起飞至郑州的航班,缓缓降落在新郑机场,这架航班比原计划推迟了25分钟,因为工作人员要等5000米医用防护服上的密封胶条。3个小时前,飘安集团的防护服密封胶条即将用尽,天亮就会断货停产,党委书记陈广法火急火燎给国家发改委领导打电话:“企业原材料没了,东莞的防护服密封胶条运不过来……”“让深圳飞往郑州的最后一个航班捎过来。”东莞厂方验货、装货,快速运往深圳机场。飘安集团的拉货车辆,直奔新郑机场停机坪。飞机落地后,汽车拉着防护服密封胶条向长垣方向疾驰……
疫情是一场大战、一场大考,战出了长垣市一以贯之的精气神,考出了长垣全市上下同舟共济的大合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长垣,这座地处黄河滩区、历史上饱受黄河之灾、如今又因黄河而兴的年轻城市,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不断书写让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新篇章。
压题图:长垣市卫材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口罩一幕 赵丙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