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统一领导下,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下简称市民宗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维护好全市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今年,就如何顺应新时代要求,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和社会稳定基础上,力争全市民族宗教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不断为新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光添彩,记者采访了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万钦。
记者:今年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苏万钦: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力争全市民族宗教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积极贡献。具体做法就是实施“1156”工程,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5项民族方面工作,6项宗教方面工作。
记者:您单独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前面,请问全市民族宗教领域是如何抓好疫情防控的?
苏万钦:自疫情发生以来,市民宗局采取四条措施扎实做好全市民族宗教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疫情防控指挥组,印发应急预案,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规范高效运转。二是加强监管力度,发挥民族宗教工作三级网络机制作用,细致摸排检查指导,确保信教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防控知识宣教,提高信教群众防护意识,认真做好自身防护,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作贡献。四是强化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目前,疫情防控仍是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当前的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要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国办发明电〔2020〕16号文件明确要求暂不得开展聚集性宗教活动,我们也都知道,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都是人员聚集密集的场所,疫情期间不适合开放和开展宗教活动,因此,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必须继续严格落实“双暂停”措施,这是维护信教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全国全省全市疫情防控成果的需要。期间,全市民族宗教界同心战疫,共克时艰,捐款捐物达439.4万元。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新疆来新务工经商人员吾麦尔·买买提,他特意制作了1000张热乎乎的馕饼送到奋战在一线的同胞手中,用实际行动共同筑起一道坚实的民族团结疫情防控线。
记者: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市是如何筹划组织实施的?
苏万钦: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把我市建设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是推进新乡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是展示新乡形象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我市3月份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工,组织全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求创建工作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
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助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发展基础、制度基础、社会基础。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础的理念,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市场、进家庭,努力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共同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举全市之力、聚众人之智,力争3年~5年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
记者:我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苏万钦:我们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创建机制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统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都听取民族工作专题汇报,统筹部署全市民族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民族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民族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部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二是广开宣传渠道,创建氛围不断浓厚。牢固树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大宣传”理念,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气场”,在每年的4月份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利用新媒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比如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市回民小学的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开展了一系列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听爸爸妈妈讲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或先进人物、学唱一首民族团结的歌曲、了解一个少数民族乐器、绘一幅有关民族团结的手抄报、举办一次民族团结的班队会、写一篇观看民族团结书籍的观后感,同学们通过活动了解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创建层次不断深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评比表彰活动,选树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如封丘县荆乡回族乡政府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我市高新区盛景小学董事长赵海军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过培育、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四是服务管理并举,创建水平不断上升。我市不断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实行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登记制度、社区联系人定期走访联系制度,加强对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其守法经营意识。生活方面,在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卫生防疫、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殡葬服务、法律援助等问题上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帮助,让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留得住”“过得好”“能致富”。为做好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服务工作,生活上,为在河师大上学的近百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配备辅导员,食堂开设清真窗口;学习上,专门组建了“推普志愿者”队伍,安排本班或高年级优秀汉族学生与维吾尔族学生结对子,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他们提高汉语交流能力,更好地融入内地校园生
活;住宿上,与其他学生混住,增进与各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团结。五是广泛交流互动,创建主体不断扩大。群众是创建的主力军,基层是创建的主阵地。我市坚持抓基层、强基层,把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等基层单位,拓展创建活动的广度和纵深度,突出实践特色,地域特点、行业特点、部门特点。如卫滨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将“世界读书日”与民族团结相结合,组织机关、社区干部开展“两小时阅读”活动,阅读有关民族知识、民族团结的书籍,交流阅读心得,并为社区群众发放新华书店八折“绿书签”,引导群众树立“读书好”“读好书”的意识。卫辉市狮豹头乡利用景区的宣传展板和电子屏幕宣传民族团结政策。封丘县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封丘县电视台每天在黄金时段滚动播放民族团结宣传标语。
记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正向激励机制在我市稳步推进,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苏万钦: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连续12年召开高规格的表彰会,每年拿出30余万元专项资金,12年来合计360万元用于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777个先进单位和1732名先进个人,在全社会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在全社会树立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风尚。按照中央、省、市关于表彰管理有关规定,我市将每5年评选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不断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向深入。2006年以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民族因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我市已构筑了各族人民共促团结、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市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等方面做了
不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全社会要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树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共享发展的红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创新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动能、新成效,激发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光添彩!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新修订的《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情况?
苏万钦:《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9年11月29日审议通过并公布,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共分8章69条,新条例施行后,必将对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行为、提高我省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市民宗局已把学习贯彻落实《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全面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贯彻落实“导”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团结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