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儿心里,她是脸上永远挂着微笑的“天使阿姨”;
在同事眼中,她是“活字典”护士长;
她以爱之名,默默守护着每一位患儿;
她就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护士长、“优秀护士”郭霞。
她时常告诫自己:“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安危,容不得半点儿懈怠和马虎。”
一身粉衣 急患儿之所急
1998年6月,19岁的郭霞从市第一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市妇幼保健院,成为了一名儿科护士,2015年升任儿科急诊护士长。在医院,恐怕很少有科室能比儿科急诊更常面临各种紧急情况。短短数分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在急诊室却可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急诊室是忙碌的、高度紧张的,但也是最能反映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地方, 郭霞记得,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已经临近下班时间,急诊室来了一位妈妈,抱着只有一岁多的儿子,陪同的只有孩子的奶奶。郭霞热情地打招呼并询问病情,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只是咳嗽。郭霞正准备给孩子做进一步检查,这时候突然发现孩子出现了意识模糊,不停眨眼、双手握拳和牙关紧闭的症状,她立刻判断出孩子是发生高热惊厥了。她迅速拿压舌板撬开孩子的嘴巴防止舌咬伤,同时呼喊医生和其他同事,和家人一起把孩子抱到了抢救室,并立刻指挥给患儿清理气道,建立静脉通道,迅速给予镇静剂,患儿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大家紧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紧接着,郭霞丝毫没有耽误,又配合同事将孩子移至
普通病房,和大夫进行无缝对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整个过程下来不超过两分钟。但是,就是这短短的两分钟,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和疏漏都可能使这个鲜活的小生命丧失。而这样的急救对于郭霞来说再平常不过了。
这样一个又一个“夜不能寐”的夜晚,郭霞早已习以为常。她的手机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因为她是科里的“救火员”,科里的一个电话,不论何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向单位。“其实我是一个很怕黑的人,但只要护士服一穿,护士帽一戴,我的心就安定下来了”。工作之初,她也打过退堂鼓,但看到护理过的小患儿一个个康复,成了她最开心的事,“很有成就感”,这也成了她坚持的动力。
善于学习 同事眼里的“活字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同事只要有业务上的问题,第一想到的总是护士长郭霞。就是靠着不断学习的劲头儿,2015年,郭霞参加医院的竞聘,成为了儿科急诊护士长。
从新生儿科到普儿科,再到儿科急诊,每换到新的科室,郭霞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快将相关业务知识学精学透。同时,她也一直保留随身携带记事本的习惯,随时记录业务操作的要点。如今,这些知识都被装进了她的脑子里,并在实际业务中条件反射般应对。
“郭护士长对业务特别精通,护士们都把她当作‘活字典’。”儿科急诊主任魏健夸赞道。有了这样的护士长,他省了不少心。
郭霞还通过以老带新、定期操作比武等办法,有针对性地强化护士业务素质,日常工作中更是引导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使护理队伍保持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科室整体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患儿父母对护理满意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温暖的光 疫情期间默默奉献
冬季,是儿科急诊最忙碌的时候,一直满负荷运转,以肺炎、流感为主,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郭霞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新冠肺炎诊治方案、预防措施及防护知识,让大家有备无患。儿科急诊虽然属于普通发热门诊,但是婴幼儿不能等。郭霞就带头在科室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由于戴着口罩,一些熟悉的老病人认不出来她,郭霞用温暖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患儿及家属的一声声感谢。同时,郭霞在科室中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儿和陪护人员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加强通风换气,严格消毒,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极致,让家长放心,让患儿放心。在驻守医院期间,郭霞顾不上生病的女儿,面对一天近200个患儿,郭霞肩负责任重大,却苦中作乐:“科里的人都可以调休,但我不能,女儿在家有好几个人照顾,我还是先不回家吧。我回家了,我还会传染她呢。”郭霞笑声的背后,饱含的是默默的付出、无私奉献的热心……郭霞在儿科急诊积极参与心理护理,为科室人员做心理疏导,用关心为患者带来了一束束光,温暖了一颗颗焦虑的心。
一顶粉帽,一身粉衣,这一抹温馨的粉为郭霞冠以最美护士的美名,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余年的付出赢得了患儿家属、同事以及各级领导的赞誉,她也用行动践行着守护患儿的神圣誓言。
(孙民芳乔娜魏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