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先明通讯员李新亮文/图
东大阳堤村(朝阳社区)位于新乡县翟坡镇西南,南临县经济开发区,北临京广铁路,现有耕地700余亩,常住人口2000余人,党员61人,村民代表24人。从2010年起,历时4年,建成独院120套,11层小高层6幢,可容纳村民572户,配套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清洁能源普及率100%,绿化面积50%以上。该村获国家级无邪教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最美乡村、全省民主法治村、省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居民小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新乡县五星党支部等多项殊荣,探索出一条文化振兴的乡村治理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建设文明乡村
近年来,东大阳堤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市、县乡村振兴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让“文化活起来,文明树起来”,本着文化强村的理念,创新发展乡村文化。
党支部每月28日按时召开月末例会,雷打不动。会上,党员、村民代表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和问题;村委干部汇报本月的“两委”工作情况;“两委”干部同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对话;党员、村民代表对村务工作提质疑、提建议,村干部当场解答,并把党务、村务、财务等情况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发布到每家每户,接受全体村民监督。这样,把坚实的党建工作和村民自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比如:智能车棚的建设。刚搬到新社区时,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住在高层楼上,一到下班、周末、放假时楼下的车摆得满满的,充电的、等人的、临时停靠的杂乱无章,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民代表在入户走访时,90%的居民都提出了共同的问题——停车难、充电难。于是,村民代表就把这个问题以提案书的形式反馈到了党支部,党支部按照村民提出的申请,通过精准细致的入户调查,由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审议、决议过程由监督委员会全程进行监督,形成一致意见,建成了两座智能充电车棚,解决了村民停车、存车问题和电动车充电问题,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意识。
营造美丽环境 提升幸福指数
东大阳堤村积极推进图书室、文化站、村民活动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了音响乐器200多件,固定宣传栏50个,电子宣传屏2个,流动宣传栏16块,图书1000余册,电视机3台,电脑1台;成立了军鼓队、广场舞队、老年腰鼓队、大鼓队、旗袍走秀队等100多名队员的文化宣传队;成立红白理事会、书法协会、戏迷协会、志愿服务站,为文化振兴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为确保文化振兴工作全面开展,东大阳堤村制订生态文明创建方案。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镇转移的方式统一处理。废水排放实行雨污分离,分流到管网处理。有垃圾中转站、洒水车、压缩式垃圾运输车、扫地车等环卫设备和10余人的环卫小组。在主路、巷道、广场、公共绿化带、庭前屋后等地栽种花木和草坪,主要有常绿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竹类、藤本类以及珍贵树种银杏等30多种、10000余株,种植草坪约3000平方米。
丰富文化生活弘扬新风正气
东大阳堤村深入开展文化振兴工作,树立时代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开展社科普及、信用村创建、志愿服务
活动(如图);开展消防演习、专业厨师培训、反邪教知识讲座、防火知识培训、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家庭医疗常识讲座;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五美家庭”“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创建活动。
2018年5月,东大阳堤村建成了农村智慧社区平台,村民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自家的电视机直观地了解到上至党中央、省、市、县的方针政策,下到本村的新闻动态、文体活动等情况,既增强了对村民教育的时效性,又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振兴的积极性。通过电视机还可以随时查看监控视频,也可以调阅5天以内的视频资料,使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拥有安全保障,子女可以放心工作,也便于小区管理;并且通过智慧安防约束居民不良行为,相互监督,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发挥守护社区安宁与秩序的积极作用。
东大阳堤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规章制度,对办丧事的严格执行“五不准”,即不准有响器和低俗表演,不准放烟火,不准扎纸扎,不准发香烟,不准出桌大吃大喝。有监督人员认真监督,按制度办的,事后奖励1000元。对办喜事的,明确规定彩礼、小封、嫁妆钥匙钱、出桌的数量,有效扼制了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近4年来,全村仅此两项,初步预算可节约开支100多万元,村民从中感受到了新事新办的好处,逐步养成了厚养薄葬的好风气。
每月一个主题 促进乡风文明
1月,迎新春联欢;2月,篮球赛;3月,敬老感恩;4月,生态保护;5月,防灾减灾;6月,关爱下一代;7月,庆祝党的生日;8月,普法宣传;9月,星级文明家庭评比;10月,庆祝国庆节;11月,弘扬好家风;12月,诚信建设。每个月都有一个相应的活动主题,把文明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唤醒了群众“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
东大阳堤村借助“新乡先进群体培训基地教学点”的优势,与文化振兴工作融合,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红色长廊、文化长廊等作为主要宣传场所,由党支部书记陈来胜就《坚持党建引领聚力乡村振兴》等作专题报告,使红色文化在农村扎根,在群众中扎根,向省内外更大范围进行延伸。据统计,2019年度,村党支部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普及活动近20次,接待了来自河南、山西、江苏、内蒙古、新疆5个省份的1万多名党员、干部、群众,产生了广泛影响,取得了显著效果。
与村集体康养规划配套的文化产业——金谷银棉文化艺术院已营运,并于2018年年底启动“太行生态画”工程。项目先期邀请艺术名家带领创作,在少数村民掌握创作制作要领后,逐步扩大范围,由点及面,在全村形成创作、生产、销售、培训文化产业链,进而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经北京艺术家,村民陈来线、陈永安,农村妇女郑兴香、付天芬、郑争艳,退伍军人陈祥瑞、陈来贺和残疾青年申庆康、陈世林等人的共同努力,创作了一批极具观赏价值、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的作品,代表作有《我的家乡》《乡情》《喜上眉梢》等,为美丽乡村平添一道唱响主旋律、提振正能量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