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荣霞)今年,我市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贫困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织密保障网,努力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
各县(市)、区加快推进“互联+医疗健康”发展,畅通上下转诊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以医疗服务信息标准化,推广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传染病等健康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卫生服务普惠。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重签约”积极向“重履约”方向转变。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项经费提高签约服务补助,激励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的积极性;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标准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精准性。
医疗保障部门继续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简化手续,随时申请、随时鉴定、随时办理,对符合慢性病卡办理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办尽办”,确保一个不漏全部纳入。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对困难群众办理慢病卡实行动态管理。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要加强慢性病政策的宣传,合理引导困难群众正确使用慢病卡,确保慢性病保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