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当前,我市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易发阶段。为及时有效控制病虫灾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保障夏粮丰产丰收,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小麦后期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科学指导小麦后期管理。
《通知》指出,麦田后期管理重点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今年,麦田群体较大,利于夺取高产,但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加之墒情较好、菌源充足、田间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条锈病、赤霉病等小麦病害发生,防控形势严峻,个别群体偏大地块白粉病已较重发生。目前,部分麦田已抽穗,预计大部分麦田在4月20日进入齐穗期。赤霉病防治要坚持“立足预防、见花打药”,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较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选用氰烯菌酯等药剂及时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小麦生产后期往往多种病虫重叠发生,交替危害,各地应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指导群众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条锈病、白粉病、穗蚜等病虫害,同时注重与防早衰相结合,推行药肥混用,努力做到一喷多效。
二是加强肥水调控。保墒能力较好的地块要在扬花后10天停止浇水,不浇麦黄水,特别是强筋小麦浇麦黄水明显降低品质;保墒能力较差的地块可视旱情小水浇灌。浇水前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遇大风天气立即停止浇水。在抽穗至灌浆中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可选用尿素1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进行叶面喷施,达到“一喷多防”。
《通知》要求,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利用好病虫害防治资金,提高社会化服务范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跟踪调查冻害影响,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开展技术指导,利用微信、短信、农村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提高群众科学防控、科学管理能力,确保今年夏粮丰产丰收。
(李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