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红旗区渠东办事处通过把党员找出来,把党组织建起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群众自治组织,以党建引领促进基层自治,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激发群众自治的新作为、新活力。
红旗区渠东办事处通过聚合力、出实招、做细活,庭院自治取得明显成效。渠东办事处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结合老旧小区区域改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逐步探索以基层党建为突破、群众自治为核心、技防平台为支撑、网格管理为抓手、多方参与的无主庭院治理模式。
把支部建在小区,吸纳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员进入小区支部,委派社区“两委”成员、机关党员干部兼任支部书记,形成小区(庭院)功能型党组织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活动,结合党员红色积分管理制度,设置“政策宣传岗”“管护卫生岗”“文明建设岗”等多个志愿服务岗位。对小区党员张榜公示、“党员家庭户”挂牌亮身份,要求党员做表率、立标杆,积极主动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卫生保洁、治安巡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以群众自治为主体,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庭院“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长辈)和其他驻区单位党员群众,选派素质高、懂法律、群众威望较高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议事会成员,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形成议事会决策、全体居民协同配合的自治管理模式,保障楼院日常管理有序运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对无主庭院实行“三有一公开”标准化验收(有自治组织、有自治公约、有自治管理、小区事务公开),促进小区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
以技防平台为支撑,实现联防联控全域化。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及“雪亮工程”信息技术支撑,通过动态化、全方位管理,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同时,引入“e岗通”智能服务,网格员通过手机终端采集居民信息,系统对居民信息按照网格进行归类,结合社区入户摸底信息,为网格化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通过“e岗通”“小e帮忙”,实现居民与社区工作者“面对面”沟通,也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居民现状,解决群众困难,提高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
以网格管理为抓手,构建精细化服务网络。落实党建网格化管理制度,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为主导,党员义工、庭院组长、居民群众、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多方参与的“3+N”工作机制,利用基层党组织作为纽带将群众动员起来。构建“街道-社区(村)-小区(庭院)-楼栋”四级网格化管理架构,在原来的82个三级网格基础上设立微网格199个,将律师、干警、心理咨询师、医生、驻区单位纳入网格,充实网格治理“硬核”力量。每个微网格建立微信群,微网格长充当信息员、宣传员、协调员,实现“党建引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职责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补齐无主庭院管理短板,强化基层治理弱项。
疫情期间,辖区无主庭院共动员300余名党员、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市人大代表金玲多次捐赠紧俏医疗物资,彰显为民情怀;建行新乡分行协助新奥社区开展入户排查、消杀保洁等工作;市应急管理局专职消杀人员集中对果园小区开展专业消杀,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
(孟英常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