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荣霞)龙头企业是实现持续带贫、稳定带贫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认定的县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19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全市已发展带贫主体2072个,建立产业扶贫基地701个,带动贫困群众12.1万人。
原阳县陡门乡回湾村现代农业蔬菜大棚扶贫基地,以种植高端精品蔬菜为主,通过资产收益分配、转移就业、合作种植等带贫模式,带动周边村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河南省花样年华园林绿化扶贫基地,先后与山东、甘肃、浙江等省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股份、合作、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模式,带动周边18个村88家贫困户,带贫效果显著。
据了解,我市各县(市)、区积极用足用活财政、金融、税收和涉农项目支持政策,大力培育、支持发展龙头企业,组建了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合作社,人均产业收益达到4850元。全市52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