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宗斌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何答好这道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考题?在我市推进的“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中,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一次次勇攀新高带来的变化即是答卷。
暖心的故事 疾驰的脚步
截止到4月2日,许志刚和同事在疫情期间审批的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已达到了216个。最近几天,平均每天仍有二三十个线上等待审核的申请,这个数字,至少是以往的5倍。
许志刚所在的市政务服务大厅市场监管局窗口,疫情期间任务繁重,大厅开放以前,工作人员主要受理线上许可审批、预约办理服务和电话咨询,近两周以来,除了以上工作,对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企业,必须做到一次性告知,同时发放告知清单。
“疫情以来,我们的工作一天没停。”为解企业急时所需,年后刚上班,许志刚与同事加班加点,连夜制作出一本服务指南,内设疫情防控急需医疗器械的注册、许可和备案方法等,内容详尽完备,册子落款,不仅有省属部门的联系方式,更清楚地写着窗口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
“小册子网上一公布不要紧,每个工作人员一天能接几十个电话,基本上全是咨询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审批手续的。”许志刚说,能以这样的方式支援抗疫,服务企业,再累也值。
“我们可以很快开启防护用品的生产,却发愁没有医用防护服和隔离衣的生产经营资质,如果现去申报,20多项材料审下来,至少也得个把月时间……”疫情初始,市华源护神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求助,引起了市场监管局窗口工作人员的注意。
连着一个星期,工作人员多次联系企业,帮忙准备材料,提供“上门服务”,指导项目审批,企业负责人很快拿到了新核发的电子营业执照,顺利获得隔离衣的产品及生产备案。当500套医用隔离衣火速下线,运往指定地点时,企业负责人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疫情即是命令,时间刻不容缓。为及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市中心医院东区医院项目急需办理供配电工程建设审批手续,窗口工作人员迅速启动“特事特办”程序,会同市发改、规划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系统录入工作,审批时长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小时,这项“生命工程”,赢在速度。
一次次充满人情味儿的“专属服务”,是我市“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的缩影。一组数据,映射着疫情期间繁忙有序的工作状态:2月3日至3月24日,市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办理业务96514件,其中线上43858件,线下52656件,咨询电话42404人次,线上办理和电话咨询的数量远超平时。
如今,我市通过网上办、预约办、上门办、邮寄办等审批工作机制,保障着线上线下服务群众的通道不停歇。
跨越的发展 拼搏的姿态
登陆政务服务平台,按照提示录入提交材料信息,轻松即可办完审批事项,避免了过去跑多个窗口、通过多个网站才能办好的繁琐程序。这种便利,归功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提起这项“国”字号工程,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杜付勇很骄傲:“新乡的这项工作在全省各省辖市中,表现一直很优异。”
我市2019年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对接后,全国政务服务实现“一张网”,打通了国家部委、省级各厅局、市县级各部门和乡村便民服务网点四级的互联互通,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办事企业和群众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截至3月24日,我市共录入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213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1200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876项,这些事项都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线上对接。
更贴心的服务还有“不见面审批”平台。这项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审批平台系统,截至3月24日,已录入“不见面审批”事项115项,疫情期间,真正做到让群众零跑腿、免接触,在家就能办成事。2020年,这一审批事项将增加至480项,40%的政务服务事项审批实现“不见面”。
一个好消息又传来,我市已获批国家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城市,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目前,涉及行政审批的124枚电子印章制作工作已全部完成,我市电子印章平台系统与省、国家电子印章平台完成对接。届时,办事企业和群众拿一份材料,就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的事项审批,最大程度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从国家要求的120个工作日以内,到市委、市政府要求的90个工作日以内,我市自我加压,主动缩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今后,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时间将会大大提前。
“还得加快,我们力争在80个工作日以内完成。”杜付勇说。这分底气来自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支持。为此,我市一方面选调19人充实到工改综合窗口和代办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用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改造出一个700平方米的大厅,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门服务大厅。市领导多次召开部署推进会议,深入现场调研,解决实际困难,为工作顺利推进送上“定心丸”。目前,我市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受理办件327件,位列全省第三名。
今年,在深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进政务和监管数据多源共享、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的道路上,我市将主动作为,进取拼搏,为优化营商环境奋力跑出新乡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