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4月2日 星期

郑新一体树标杆黄河生态作示范

高标准完成高铁廊道绿化
滩区路网建设如火如荼
滩区“1123”项目分布图

———平原示范区以“1123”工程倾情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本报记者 刘军旗通讯员 杜娟文/图

核心提示

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上下吹响了新时代推进黄河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平原示范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开展黄河大治理大保护要求,践行生态发展新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一部署,提前谋划,率先行动,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推进,以打造花园、果园、菜园“三园”为建设目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面实施“1123”工程,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时代强音。

九曲黄河润中原,高质量发展谱新篇。她,成立于2010年,下辖7个乡镇(含街道、场),人口30万,辖区面积400平方公里,含黄河生态区126平方公里,与国家中

心城市郑州南北相望,三桥相连。

她,承载着国家使命、省之方略,是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郑州大都市区新兴增长中心,“1+4”郑州大

都市区郑新一体化“第一节点”,正朝着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目标,铿锵前行。

大手笔——“1123”工程擘画新画卷

春意盎然,花红柳绿。行走在黄河北岸生态通道上,沿途北侧植树造林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实施,宽达100米的绿色长廊,贯穿18公里的沿黄生态通道,一排排枇杷、雪松、元宝枫,鳞次栉比,一片片桃园绵延万亩,绿树、河渠、池塘相间,姹紫嫣红的桃花竞相绽放,可谓“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出炉,要实施沿黄生态廊道试点示范、规划建设沿黄湿地公园群、推进重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黄河防洪安全防范治理、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体系、推进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等八大标志性项目,其中首要

实施郑州段、开封段、三门峡段、新乡平原示范区段生态廊道示范工程,率先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

《要点》一出,“黄河大合唱”河南乐章正式奏响,作为“合唱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平原示范区早已铆足了劲,精心准备了既厚重又清新的生态大餐。

——投资2亿元,围绕明清黄河古堤遗址,打造一条20公里黄河新金堤;

——投资12亿元用时3年,围绕黄河滩区“三横四纵”90公里路网,打造一条百里花果观赏大道;

——依托黄河滩区“两棠之役”历史文化和农牧场、槐林生态优势资源,投资12亿元建成“两棠”湖泊湿地和金溪谷“山水林田湖草”样板田两个湿地公园,将黄河滩区打造成为中原版的西溪湿地和中国版的羊角

村;此外还有万亩桃林、万亩果园、万亩花海……

这就是未来3年平原示范区在黄河滩区重点实施的“1123”工程,总投资35亿元,计划分3年实施,今年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7亿元。整个工程基于沿黄生态修复、涵养、重塑总目标,重构“三滩”(高滩、中滩、嫩滩)空间格局,突出生态治理、绿色产业、黄河文化传承三大体系,实现滩区“卖粮食”变“卖风景”、“黄沙滩”变“花果川”、“田园美景”变“营商环境”三个转变,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样板田,探索黄河中下游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这一头号工程,引来了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机构

的极大关注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平原示范区试验区项目建设,对区域内进行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及城镇体系建设等,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月3日,新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郑新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张国伟率队,实地观摩了平原示范区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和高速高铁廊道绿化建设,对黄河滩区“1123”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深切厚望。

可以想见,项目建成后,黄河滩区将是春天芳草遍地,夏日绿泼万顷,秋季芦花满天,隆冬百鸟酣栖。届时,泛舟芦苇荡,水鸟卧身旁,野鱼竿头跳,渚岸野花香,将成为北有金堤、南有“两棠”、中有金溪,“三珠”成链的秀美滩区。

大建设——“百日攻坚”掀大干高潮

生态廊道建设,首在基础设施。当前,正值平原示范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际,滩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成为示范区沿黄生态带建设的开局之战,全区迅速掀起“百日攻坚”大干、快干施工高潮。

记者来到平原示范区在建的滩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峨眉山路南延工程,该项目北接平原示范区峨眉山路,终点位于沿黄生态大道,路线全长7.8公里,是平原示范区规划的四条纵向道路之一,建成后,将对该片区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项目建设现场,数台大型机械轰鸣,正在紧张地进行沥青铺设工作。

峨眉山路南延项目经理朱雪峰表示,现在该项目已建成通车1.8公里,目前正在摊铺沥青,今明两天要将本段一公里摊铺完成,项目力争在5月1日前完成通车。

平原示范区目前正在推进的滩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涵盖幸福渠路、丽江路南延、太行大道南延、峨眉山路南延、阿尔泰山路南延5条道路,共计45公里。4条南北走向的南延道路工程与东西走向的黄河大堤堤顶路、幸福渠路、沿黄生态大道构成滩区“三横四纵”交通路网。在阿尔泰山路南延项目现场,同样是一片火热的施工景象。

阿尔泰山路南延项目经理路保龙说:“阿尔泰山路全长5.8公里,道路宽

度是8米,现在已经完成3.2公里沥青摊铺,通车3.2公里,其他段正在进行紧张地水稳铺设,预计4月10日左右可以完全通车。”

目前,阿尔泰山路南延工程幸福渠至标尾段已顺利实现通车,成为平原示范区“三横四纵”中第一条贯通幸福渠路、沿黄生态大道的滩区公路。

今年二月份以来,平原示范区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将滩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示范区沿黄生态带建设的开局之战,施工单位组织攻坚小分队昼夜驻守施工一线,现场办公,紧抓安全治理、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进展,迅速掀起“百日攻坚”大干、快干施工高潮。5条道路具

备施工条件工作面强力推进清表、沟槽开挖、冷再生处理施工、水稳摊铺等施工作业;组织施工人员200余人及挖机、摊铺机、压路机、雾炮等机械90余台,20多个施工作业段同步施工,各施工段施工工序无缝衔接,星夜兼程,奋力攻坚。为进一步织密骨架路网、畅通沿黄生态带大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全区上下连日奋战,目前,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下一步提升滩区居民出行条件、改善滩区生态环境、实现沿黄生态带建设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早日实现项目通车。”平原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杨洁说。

大发展——打造“三园”装满百姓钱袋子

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地处黄河滩区,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昔日盐碱滩,今日米粮川;昔日烂河滩,今日花果山;昔日黄河滩,今日风景线;昔日贫困滩,今日赛江南”再现了它的昨日,也绽放了它的蝶变,更描摹了美好未来。

该村党支部书记关源群对记者说,以前黄河滩是沙质土地,种啥庄稼都不长,随着桃树种植的成功,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依托万亩桃园,举办了“桃花节”,传播桃文化,讲述“黄河故事”,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顺利实现脱贫,并带动了周边10余个村的桃树种植,实现了以特色产业带动周边村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盐店庄,已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景象,前来赏花观景、采摘休闲的游客一天最多时达五六万人。今年,在区、乡支持下,村里又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种了20万棵桃树。下一步,还将利用黄河滩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夯实经济基础,助推滩区高质量发展。

启动政府补贴杠杆,撬动农民用“果子”换“票子”。3月11日,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韩董庄镇张双井村组织村民在黄河滩区种植果树,场面热火朝天,3000棵果树苗一天就种植完成。

种树的人并不是乡镇雇来的工人,而是该村的村民,“滩区种庄稼一

季下来也就赚五六百元,现在政府鼓励种果树,村民连片种100亩以上,一亩地补贴600元,3年后树挂果了卖的钱还是俺的,一算还是种果树划算。”该村村民朱永付说。政府补贴,农民受益,这样的好政策,朱永付可不能错过,自己家的地连同租别人的地,他连片种植了52亩软籽石榴,期待着3年后挂果,有个好收成。

今年1月10日,省长尹弘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2020年河南省将重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沿黄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等工作,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河南篇章。

今年年初,随着“黄河大合唱”奏响,平原示范区以花园、果园、菜园“三园”建设为目标,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黄河滩区建设成为“山水林田湖草”大美田园,打造一条绵延万亩的生态花果廊道。

为此,平原示范区以春季国土绿化工作为契机,以打造“一村万树”示范村为切入点,以打造黄河滩区百里花果廊道为目标,计划投资13亿元,通过一系列积极政策,鼓励滩区农民种植果树。

一方面,通过发放补贴,鼓励村民在滩区种植果树,连片100亩以上连续3年每亩地补贴600元,果树挂果后的收益全部归种植户所有;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流转土地种植果树,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果树挂果后的收益归集体。

补贴政策撬动了滩区农民的积极性,张双井村近70%的农民投入到果树种植中,目前已种植1900余亩。除了韩董庄镇外,加上桥北乡部分村在内的黄河滩区的49个村,种植果树面积近2万亩,对于平原示范区,实现了“黄沙滩”变“花果川”,黄河滩增加了“含绿量”,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及国土绿化工作推上新的台阶;对于农民,实现了“卖粮食”变“卖风景”,走上了用“果子”换“票子”的致富新路子。

除了补贴,为确保果树3年后顺利挂果并实现预期效益,平原示范区还于今年2月24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签约科技合作,为黄河滩区果树种植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依托黄河大堤,打造百里花果廊道,真正意义上使黄河流域成为集生

态美景、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幸福河。目前,从107国道黄河大堤进入,到双井控导工程结束,沿阿尔泰山路、幸福渠、穿滩公路,全长近100里的沿黄生态通道两侧,已经种上了高品质桃、奇异果、葡萄、梨、苹果等多种果树。“将来我们滩区就更美了,春天各种果树开花,秋天品尝各类水果,那收入比种庄稼好多了。”朱永付说。

“躺在母亲的怀抱,却没有感受到母亲的温暖;生活在大都市人向往的地方,却过着最传统的农耕生活。这种滩区现状已演变为日益尖锐的生活、生产、生态矛盾,找到出路、换个活法,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对滩区的群众与未来负责。”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朝杰言语坚定。

十年奋发,十年蝶变。郑新一体树标杆,黄河生态作示范。大河之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北邻,一座充满活力、绽放魅力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正以傲然的新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令世界称羡的“大郑北”。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