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军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我市凝心聚力“战斗”,多措并举助力贫困群众及时返岗就业,全力啃最硬的“骨头”、攻最后的“山头”。截至目前,全市已外出务工贫困人口7.45万人,占有意愿外出贫困人口的87%,达去年外出务工贫困人口的104%。
春暖花开,在黄河大堤旁边的平原示范区杨厂村,挖掘机平整土地,上千亩樱花树整齐排列,54岁的贫困户刘文明等数十名群众分片浇灌树苗。明年春天,这里将满目樱花绽放、处处鸟语花香。
与郑州一河之隔的杨厂村,包含胡窑村、前杨厂、后杨厂和小任庄4个自然村,3183口人中,贫困户31户93人。省委办公厅第一秘书处副处长李汝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杨厂村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贫困户仅剩2户9人。
既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确保不漏一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贫困群众脱贫,李汝江与村干部和群众瞄准了村西的那片2000多亩荒地。
一番考察论证后,李汝江和韩董庄镇党委书记桑圣佩计划投资1000万元,把这片荒滩发展成为“绿色银行”,千亩樱花海棠园由是而来。
从土地流转到苗木种植,再到后期管护,该项目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刘文明、刘爱春等人不出村,一天就能挣80元。李汝江说,樱花海棠园直接流转贫困户土地20户90余亩,贫困户用土地入股,每亩地年收入1300元,80多名贫困群众受益。同时,依托杨厂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优先)”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高钙菜、中草药等,将直接带动6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预计人均年增收2.3万元。
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战,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累计实现7.56万户26.8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51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深度贫困村40个)。全市还有16个贫困村、1.1万户2.36万农村贫困人口未脱贫。
一个多月来,我市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尽快帮助贫困群众返岗就业。市级层面建立工作专班,利用省扶贫系统平台查询统计在外务工人员信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情况,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各地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同时,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开展“春风行动”等一系列网上招聘活动,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推动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
获嘉县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发201个临时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新乡县依托合河乡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二期收益,开发100个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第一批安置的53名贫困劳动力已上岗就业。统计显示,全市共设置扶贫公益岗位2.36万个。
脱贫摘帽的封丘县,第一时间建立了劳务输转工作协调机制,推行“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运输服务,为浙江杭州等地相关企业“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累计跨省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55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