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先明通讯员崔兴辉)人勤春来早,麦苗正返青。日前,在防控疫情毫不松懈的情况下,延津县围绕做优做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出台多项措施,把农业生产放在突出位置,两手抓、两不误,努力扛稳“中国第一麦”品牌。
压实各项疫情防控责任,突出“严”字。坚持把外防输入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建立县乡村分级负责、职责明晰、有机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防控责任,在防控措施上求细求实,开展群防群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
强化防控措施宣传,突出“细”字。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农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全县疫情工作动态,消除农民群众外出劳作恐慌情绪,引导农民群众有序分散作业。以村为单位,严格管控井电,按苗情浇灌,防止人员聚集。
抓好春季田间管理,突出“早”字。及早安排,全面调查分析小麦苗情长势、土壤墒情、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等,印发《延津县2020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发布《病虫情报》。动员农民群众抓好水肥、病虫草害防治、防冻防倒等分类管理,目前二类苗已浇水施肥完毕,计划3月初对一类苗统一浇水施肥完毕。
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突出“防”字。作为全国唯一的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麦播时选择了抗冻性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早发布预警信息,制定针对性强的灾害防范措施。准备好药剂药械,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目前,病虫草害防治任务已完成60%。
全力保障农资供应,突出“畅”字。对全县420家农资经营商户进行摸底排查,确保农资储备满足春季生产需求。按照“一断三不断”(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保障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运输要求,统一组织配送,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及时供应。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着力解决用工难问题,突出“近”字。针对当前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积极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参加农业生产。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互助合作、互换用工等方法,解决当前生产用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