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020年的春运已于1月10日拉开帷幕,不少人称,每年的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类迁徙,也是每年中国运输系统都将面临的一次挑战,无论是为了回家团圆、走亲访友而乘车,或是以旅游为目的而乘车,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最大的载体,那就是铁路出行。
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便民利民服务作为拉近群众距离的有力举措,深度创新和丰富便民利民服务项点,2019年,铁路部门先后5次调整列车运行图,提高老年旅客下铺配发率至90%以上,还有最近新发行的电子客票、刚使用的人工智能检查车辆机器人、多次调图而增加更多的列车班次。在偏远贫穷落后地区,铁路部门更是长期坚持开行“慢火车”,为当地百姓“开”出了幸福路。81对公益性“慢火车”已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经停530个车站,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但是,不论是何种手段、何种目的,终究为的是更好地服务好旅客,更安全更快速地将旅客送达目的地,让旅客春运体验更加美好。
从“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好”,铁路春运服务也越来越注重细节。刷票证、抬头看镜头,3秒钟就完成了人、票、证的核对,随着“嘀”的一声长鸣,顺利进站……我们如今所享受到的一日一图、电子客票、常旅客服务、畅通工程、厕所革命等便民利民服务举措,让中国人的出行更从容,在以往春运中看似难以破解的魔咒,均因为技术的进步豁然开朗。事实上,国铁集团从2018年起,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这不仅是铁路行业对伟大中国梦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加便捷、温馨、安全的服务进行的不断追求。
春运路上,点滴细节不难看出铁路部门确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就是我们心中最心心念念的地方,尤其对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来说,回家是最好的慰藉,团圆更是最大的快乐。感谢祖国强大,感谢科技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后年,还将有更多的惠民措施,我们回家的路会越来越舒心,铁路旅客的福祉会越来越多。 (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