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萍通讯员张楠李炳文/图)75岁的农村老大娘,76岁和85岁的退休女职工,45岁的民企老板,从脑卒中引起昏迷,到被送进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分别接受溶栓、取栓等组合治疗后恢复如初的故事,是市中心医院一位专家在2019年的一次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病例分析》中讲述的。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使重度脑卒中患者起死回生的故事,几乎每天都要在市中心医院惊心动魄演绎。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征,是我国第一位致死和致残病因。市中心医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立了快速、流畅的卒中绿色通道,全天候24小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急救服务,为全市的脑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把卒中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凝心聚力,多学科融合,强力推进卒中中心规范化建设。一是成立了以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工作推进组,每半月召开卒中质量控制工作会,将存在的问题逐项分解,定期督导检查,保证及时整改到位。二是专门成立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了复合手术室,将急性卒中患者集中至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静脉溶栓、动脉桥接取栓、颅内动脉瘤栓塞等治疗;组建了神经介入、颈动脉剥脱团队;整合了神经内外科、急诊科、检验科、超声、影像、介入等卒中中心相关科室,建立绿色通道,优化救治流程,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缩短DNT时间,需溶栓患者在CT室即可溶栓;需桥接取栓者,即到复合手术室进行,使绿色通道更加畅通。三是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大胆启用德才兼备、工作激情高、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构成了卒中中心建设中坚力量,通过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快速提升卒中防治关键技术能力。目前,该院已有10余人熟练掌握神经介入术。四是积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目前已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高危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强化药物治疗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关键技术及急救流程改进研究。国家级课题1项:尿激酶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五是该院经市卫健委批准,建立了包括43家二级医院在内的卒中防治联盟。通过卒中防治联盟及时对基层疑难重症患者进行支援,真正实现了脑卒中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格局,达到了各级医院及患者的双赢。该院成立了“走进中心医院、携手战胜卒中”宣讲团,每月举办基层医生卒中技术培训班,每周深入社区、乡镇医疗机构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和大型义诊活动。充分发挥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职能作用,对基层医疗机构卒中中心建设进行指导、培训,全面提高基层脑卒中防治能力。
通过不断努力,该院卒中中心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12月1日,该院卒中中心被国家脑防委授予高级卒中中心称号;2018年12月,市卫健委批准该院为市脑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医院,发布了市卒中急救地图,并向22家地图医院进行了授牌;2019年5月19日,在中国脑卒中大会上,该院被评为脑卒中防治工程模范医院;2019年7月20日,由市卫健委主办的市卒中中心建设推进会暨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在该院召开。经市卫健委审批,以该院为依托,成立了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副主任王陇德院士出席会议并对该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2019年下半年国家脑防委公布的综合排名中,该院卒中中心各项指标均位居前30名;其中9月份排名第16位,在河南省排名第二、豫北第一。
在2019年12月6日~8日国家卫健委脑防委2019年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总结大会上,该院卒中中心又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授予全国“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称号;该院院长王培山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标志着该院脑卒中救治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充分认可。
众所周知,以脑卒中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我省主要慢性病之一,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对我省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据统计,脑卒中每年给我省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可以说,脑卒中是我省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病种之一,也是我省重点防控的慢性病之一。
该院决心以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称号为契机,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普及脑卒中规范化诊疗模式,提升卒中救治能力,不断完善项目管理、随访管理、急救地图管理等多个工作平台的升级和质控工作,进一步创新宣教模式,持续开展人群健康宣教工作。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积极围绕“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开展工作,全面提升脑卒中“防、治、管、康”综合服务内涵,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