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乡·经济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月13日 星期

全心全意为百姓富村富民带一方


——记全国劳动模范、“河南好人”、辉县市南寨镇北寨村团结致富带头人马海林

《河南日报》记者任爱熙孙雅琳马丙宇 本报记者孙保军

“马海林同志带领一班人坚守信念、坚守制度、坚守规矩,用坚韧的精神改造贫困的山村,用严格的制度筑牢精神的家园;35年坚定不移,35年坚持不懈,35年坚守自律,35年艰苦不变,打造出坚强的基层组织;一人守望清廉,一个班子固守勤俭,一个团队守护着艰苦创业的作风;无怨无悔在基层,实事实做打基础,全心全意为百姓,富民富村带一方……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我们的人民拥护这样的班子,我们的基层干部需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省委政研室王民选

从当年英俊勇武的退伍军人,到如今成了身患“三高”的花甲老人,马海林人生中最宝贵的35年都给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山村——辉县市南寨镇北寨村;35年来,村干部队伍没换一个人,职务一个没变,变化的只是大家都从当年的“帅小伙”变成了现在的老头子;35年来,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从负债累累到如今固定资产上亿元,全村70%的村民从事二三产业,年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

脱下戎装转业情注家乡发展

1955年,马海林出生在北寨村。1972年,高中毕业的马海林光荣参军。他说:“7年的军旅生活影响了我的一生。”马海林曾是“8341部队”的一员,当过邓颖超的警卫员。在国家领导人身边从事保卫工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了他,教育了他。

1979年转业后,马海林回到南寨镇,被分配到一家乡镇企业,但收入微薄难以养家。于是,他租房经营日杂用品,生意红火时被称为南寨镇“第二供销社”。1985年,南寨镇党委找到马海林,想让他担任北寨村党支部书记。

马海林的父亲是当时的村会计,他极力反对:“孩儿呀,村里的水多深我最清楚。再说,全村500多户,咱姓马的只有5户,你要是挨打连个帮手都没有。”年轻气盛的马海林告诉父亲:“啥事咱都凭公心,谁打我?”马海林撂下一句话:“试着干3年,不行咱就主动

下台。”

就这样,按照马海林的规划,北寨村成立了以退伍军人为主的村“两委”班子,开始了他们的“试用期”。“这一试就试了35年,不容易呀!”同样也是退伍军人的村委会主任原羊喜深有感触道。

北寨村位于晋豫两省4县交界处,有辉县市“北大门”之称,全村2000多口人,只有1100亩耕地,典型的人多地少。1985年以前,村里赌博成风,民风彪悍,打架斗殴更是家常便饭。个别村民看到村“两委”班子瘫痪,有的把集体山林偷伐变卖,有的把浇水渠道的石头拆下拉回家砌猪圈。

马海林提出了“北寨要发展,关键靠三产”的发展思路。北寨村虽地处深山区,但豫晋两省4县交界的交通枢纽地位,使北寨村成了天然的经商宝地。建设商业一条街,成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明智之举。

经过35年的滚动发展,北寨村现已建起商业街门面房500多间,光每年的租金收入就上百万元。

搞招标,定制度军事化管理聚民心

熟悉马海林的人私下里都叫他“招标书记”。

北寨村每年都会根据发展建设一些门面房,位置好的自然成了竞争热点,可群众却从不找村干部说情,为啥?因为马海林推行公开竞标,谁出的钱多就让谁租,并当场签合同。

“俺村集体的门面房全是这样租出去的,没有一个村民提意见。”村委会副主任王志强说。通过招标这件事,村民们认为村里啥事都公公正正、明明白白,不藏着掖着。

在北寨村村委会,《村干部管理条例》《村“两委”班子规章制度》《村干部固定工作分工》《卫生责任区分工》《用工用车价格表》《建设各项目价格表》等公开上墙,给群众一个明白,35年来群众无一人对村经济提出问题。

这让马海林有了另一个绰号“制度书记”。一个村有必要制定这么细的制度吗?马海林说,必须的,人管人越管越乱,用制度管人没人有意见。

从“招标书记”到“制度书记”,马海林就是用这些“怪招”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马海林常说:“干部迈啥步,群众走啥路。”在北寨村,村干部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夏天早上6时半、冬天早上7时,村“两委”成员必须到村委会报到。先是汇报头天的工作,然后进行当天的工作分工,天天如此,一坚持就是35年。

在北寨村村委会的走廊上,记者看到有一块《“两委”班子十遵循》的展板,上面两句话让人记忆深刻:“这个严那个严,支部管理最应严”“上迎合下迎合,干出成绩真迎合”。搭班子、定制度、带队伍,作为“班长”的马海林牢牢地掌握了这个“管理三要素”,使北寨村有了一个稳定35年的基层党组织,有了如今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坚守深山三十载美丽北寨幸福年

“村集体有了钱,就要为群众办实事,这也是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初衷。”马海林说,“从1990年以后,我们就决定每年把1/3的钱用于群众,把1/3的钱用于日常开支和各项工资,把1/3的钱用于发展。”

35年来,北寨村在辉县市北部山区6个乡镇创造了25个“第一”:第一个建成当年全省村级最大水利工程——为民蓄水池,让村民吃上自

来水,并全部免费;第一个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生活补贴;第一个统一给群众上缴合作医疗费用;第一个建起了村级汽车站;第一个给庄稼买保险……

透过这一条条饱含人情味的工作方法和一个个“第一”,马海林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由口号变成了现实。

说起免费吃上自来水,马海林上任后,修建了7米深的蓄水池,从三郊口水库引来了水,全天24小时免费供应自来水。这在20多年前的山区,可是个天大的稀罕事。每年过春节,村里给村民办年货,一人发12.5公斤大米、5公斤苹果,还有食用油、猪肉,村民高兴地整车整车往家里拉。

对得起群众,却亏欠了家人。

村集体的门面房有500多间,没有一间是马海林和其他5名班子成员租的。他们从一开始就立下规矩:“个人不得经商,就是亲属也不能干。”

马海林的爱人原春英在辉县市市区上班,两人两地分居20多年,两个孩子也是跟着妈妈长大的。儿子一岁多时,原春英工作忙,疏于看护,孩子被一瓶开水从头上浇到脚下。电话打来时,马海林正忙着村里的一摊子事,过后才赶到医院看望孩子。儿子4岁多时,又从楼上不慎摔下,当时就昏迷不醒了,让马海林至今提起来还眼圈泛红。

每年春节,村民们都是整车往家里推村里发的福利,他自己却一粒米、一滴油、一个苹果都没有往家拿。因为他和爱人、孩子都是公职人员,没有本村的农业户口。

马海林带领村“两委”班子走过了坎坷的35年,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河南省绿化造林百佳村、新乡市文明村、新乡市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马海林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科技扶贫十大功臣、新乡市功勋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马海林坚守深山30多年,带领乡亲在“望见山、看见水”的家乡创业致富,营造出了信息时代的乡土文明,推出了美丽乡村的“北寨样板”。大山深处的马海林,不愧为时代典范!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