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这一辈子都没有体检过……”“路远不好走,不到难受很了,俺都不会去医院……”
“俺挣的钱不多,没想过花钱去体检呀……”
每当听到环卫工和老乡如此朴素又无奈的话语,市中心医院“E健康中国心”扶贫小组成员的内心都有说不出的滋味。
连续一个多月,步履遍布卫辉、封丘、辉县、延津、获嘉、原阳等贫困山区、村庄,免费体检3000余人,对象均为环卫工人和贫困山区群众,市中心医院“E健康中国心”扶贫小组送去的不仅仅是健康,更是国家“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的决心。
“E健康中国心”精准扶贫心连心
目前,农村居民的心脑血管死亡率逐年上升,并高于城市,而偏远山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地区患者对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认知度和诊疗率较城市人口都更低。
针对这一现状,“E健康中国心”项目应运而生,它是一项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扶贫的项目,现场的医护人员只需基础操作培训即可为患者进行采血和超声扫描,其动态信息实时回传至北京医生志愿者团队专家的移动终端上,由北京的专家给予及时的诊断反馈,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超声诊断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扶贫路上感动相随
去年11月14日,“E健康中国心新乡站”项目在市中心医院正式启动,带着上级部门的信任、肩负“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的重任,该院立即成立以远程医疗中心为主导,联合医疗服务拓展部、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检验科、超声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的扶贫志愿者组织。
走基层、下乡村、进山区……医务工作者面对贫困百姓那一张张善良朴实的脸,牵起他们那一双双饱经风霜的手,听着他们那一句句真挚无华的感谢,心中涌起阵阵酸楚——这些基层人群和贫困山区的老乡,看病真太难了。
有这样一双手,让人过目不忘——泥土沁入皮肤纹理、沟沟壑壑、布满老茧,手掌硬得连采血针都扎不进去——这是一双环卫工大爷的手。这双手每日都在清洁装扮我们的城市,而这双手的主人,却从没有关心过自己的身体。经过采血、颈部超声检查,发现大爷的血脂血糖指数都不正常,如果再不增加保健意识,一旦患病,大爷原本并不富裕的生活将雪上加霜。远程医学中心主任张永梅拉着大爷的手,一遍遍叮嘱他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有啥不舒服千万别拖着,小病拖成大病,那可是后患无穷呀!”
有这样一个人,数年前脑梗留下了半身瘫痪的后遗症,但由于家住辉县市山区,本应该经常复查的身体,却因为路远不便,从来没有成行。经过体检,神经内科张彩霞主任医师掌握了他的基本情况,结合病情,调整了用药,交代了注意事项。临出门,医生把自己的名片放在他的手上:“老乡,有事就给我打电话,啥时候都行!”
……
一个多月的奔波,累计工作时间超360小时,出动近百名医务工作者,足迹遍布卫辉、封丘、辉县、延津、获嘉、原阳等贫困地区,受检人数3000余人。几乎每位受检群众都有或多或少的健康隐患,受检群众大多数没有基本的保健意识。于是,每到一处,体检现场又成了义诊现场,还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普及现场。
冷风凛冽,冻僵的手不好采血,我们来帮您搓热;山路崎岖,腿脚不便不能出门,我们上门服务。“精准扶贫健康中国”就是要落到实处。“只要是我们走到的地方,就一定要让那里的老百姓获得实惠,更要让他们提高保健意识!”这就是“E健康中国心”的初衷所在。
“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让扶贫更精准
作为“E健康中国心”项目新乡站的主导单位,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连续一个多月的奔波,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响第一枪。
市中心医院按照项目要求,利用专业技能以筛查为抓手,进行常规的“三高”检测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测。该院项目组医疗专家现场特别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诊疗干预,健康管理师团队对受检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康复医学科、针灸科专家现场为特殊病痛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深受百姓赞誉。
接下来,市中心医院还将以县域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县医院专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全科医生为重点培训对象,努力减少医疗差异,让每位患者都能公平享有高品质的医疗机会,让中国没有难管的慢病。
后记: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扶贫路上感动常在……截至发稿之日,市中心医院“E健康中国心”扶贫医疗小组仍然披星戴月地奔赴辗转于贫困山区之间,因为他们知道在崇山峻岭中,老乡正在热切地期盼他们的到来……
(李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