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京元
谷小先在村里盖房子了!
消息传开,谷小先迅速成为封丘县陈固镇西守宫村的新闻人物。西守宫的村民太熟悉这个“80后”村民了。前些年,谷小先的父亲走得早,娘又改嫁了,住的房子冬日灌雪夏天漏雨,好不容易娶个媳妇,接连生了4个娃,一家人穿得破破烂烂,谁见谁摇头。现在,谷小先居然盖新房了,确实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说起今天的变化,他要感谢谷修海。谷修海以前是个民办教师,教的学生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平时,他也做生意增加收入,加上办事公道,在村里有着相当威信。2008年,村里支部选举,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个时候,西守宫是陈固镇最穷的村,先不说村里的路坑连坑,商贩不愿意来,就连出嫁的姑娘都不愿意回娘家。
当了村党支部书记,谷修海辞掉工作,丢掉生意,一心要把西守宫变个模样。
穷,那还不是因为懒!西守宫村党支部书记谷修海知道这个后生身体健康,小两口整天守着家,不挣钱咋能翻身呢?2016年,谷修海先后跑了十几趟,说服谷小先的爱人在乡里的公益岗位上班,月收入1400元。女人有了钱说话就硬气,逼着男人去挣钱。谷小先头脑活络,交际面广,很快在福建渔场找到卸鱼的活儿,一天二三百,两口子一起努力,不到三年,就把房子给盖起来了。
要提高村民的挣钱积极性,先要改变生活环境。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前些年,谷修海带领村“两委”成员住到县里,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在村内修了路,田里打了井,路边栽了树,夜里亮了灯,在全乡最早吃上自来水。
生活环境变了,村民的精气神儿就有了,谷修海又从党建入手,实行党员积分管理,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帮贫扶弱,西守宫村接连有了荣誉,在附近村庄逐渐小有名气。
然而,发展经济是根本。一家一户的事情好办,要让全村集体富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前些年,为了发展经济,村里也没少折腾。先是让大家种植大蒜,结果,蒜丰收了却没地方卖,蒜都堆到路沟里烂掉了。后来又改种果树,结果果树结不上果,树又伐掉了。
一年一个样,只有跟风没有收益,只有引导没有服务,老百姓再也不敢轻易
尝试了。
谷修海想过放弃,有时想想,还真不如去做个生意。当了16年教师,谷修海的背有些驼,并落下了脊椎炎和骨质增生,无论行走还是落座,背一挺直腰就疼。这些年跑项目、跑资金,参加各种交流会,经常顾不上家庭,老婆孩子埋怨,难免有累了、烦了的时候。这时,老党员就用上了激将法:“你要不干,咱西守宫村还有谁干?你想让咱村就这么一直穷下去?”
“挺不直身体的腰杆,但一定要挺起精神的腰杆!”
听了老党员的话,谷修海仿佛又充满了力量,心中动摇的念头开始变得坚定。他瞒着家人,从田里带着泥土样本,开车去省里的科研机构化验,看看西守宫到底适合发展啥。最后,专家建议,西守宫的土地可以尝试种植金银花。
于是,谷修海就搞试点,先发动几户种上几亩,到了收获季节,一算账,一亩收入一万多,比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多了好几倍。第二年就发展了270亩,第三年扩大到500多亩。现在,村里田间地头、路边沟沿,种的都是金银花,种植户占全村的三分之一还多。去年,为了提高规模效益,村里还成立了尔玉金银花种植合作
社,到了收获季节,种植户将金银花摘下来就送到合作社,收购商上门来收,再也不怕商贩压低价格了。
今年,村里开始搞土地入股试点,村民拿土地入股,合作社有了效益向村民分红,既有种植收入,又有分红收入。同时,合作社还和制药厂联系,进行订单生产,有了销路,种植金银花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不,看到在家里也能挣到钱,谷小先今年不去福建了,准备一心种植金银花。
有了经济基础,村小学崭新的三层楼盖起来了,全乡规模最大的幼儿园马上也要竣工了,扶贫车间开工了,光伏发电见了效益……西守宫村又成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不久前,市、县领导到西守宫村检查工作,走在整洁的街道上,看到村里的变化,接连说了几个“想不到”。
“到了春天,到处金银花开,西守宫将是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到时候一定要来看一看。”说到西守宫村的明天,谷修海信心十足。寒冬季节,他带领村“两委”干部走到田野,虽然这里那里仍旧灰黄,但金银花生长的力量,已在悄然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