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月4日 星期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20攻坚决胜圆满收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推动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光添彩。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5个和2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完成省定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货物进出口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左右和4.5%以内。

集聚新资源 打造新优势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革命正在兴起,要集聚数据、基因、细胞、人工智能等新资源,打造五大新优势,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生态环境新优势。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沿黄生态带、生态城、森林城、水生态体系等重大项目建设,让山水林田湖草楔入城市,构建蓝天碧水、繁星闪烁、鱼翔浅底、鸟鸣蛙唱、山清水秀、近悦远来的优良生态环境。

营商环境新优势。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命门,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道德环境,努力实现我市在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服务最优。

创新环境新优势。创新是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引进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敢于试错、宽容失败,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生态,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法治环境新优势。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加快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体系,让人民群众和企业家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人文环境新优势。城市要内外兼修,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着力打造厚德崇文、乐善好施、开放包容、守望相助的人文环境,建设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城市。

“贯彻一个理念”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新发展理念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将其作为发展的指挥棒、行动的度量衡,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严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抓好四项重要工作”

——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

关键词:三大攻坚战

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剩余16个深度贫困村和2.36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三个体系、三个机制”,标本兼治,加快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逐步解决“三围两穿”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围绕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名目

标,持续治理“三散”、实施“六控”,落实“八个一律”要求,完成36万户“双替代”任务,力争3年内实现县城集中供热全覆盖。打好碧水和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路(街)长制和网格制,深入推进控源截污、达标治理、清淤疏浚、开源引水,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以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加强污染地块管控,确保安全利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风险的信息搜集、研判预警、防范控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专家查隐患、企业抓整改、政府严监管,加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筑牢数字实时监控、视频监控、人员驻守三道防线,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经济运行

◆稳定经济运行。稳增长最重要的是稳企业,要落实领导分包、定期通报、企业服务周例会等制度,搞好银企、产销、用工、产学研等领域的对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企业纾困基金,在产业、融资、土地等方面倾力服务。加强绿色调度、精准管控,保障环保达标企业正常生产。

◆扩大有效投资。做实做熟项目前期,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998个,完成投资1711亿元以上。重点推动生态城、白鹭化纤搬迁扩建升级、新松机器人产业园、氢能产业园、中铁隧道设备产业园、华兰生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基地、华为鲲鹏产业生

态链、恒大轮毂电机、新鸥鹏教育城等牛鼻子项目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华大基因华中中心、中国电波科技城等吸铁石工程,以高质量的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强县域经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要求,解放思想,谋大事、创大业,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要坚持产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思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大企业(集团),打造县域支柱产业与骨干企业。要

把开放带动作为迅速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快完善工业用地收储、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开放平台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和产业基金设立等“六大要素”,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全力推进“一招四引”,围绕培育主导产业,抓好产业集群项目谋划、产业链招商、国内外龙头企业引进。全力提升县域城镇发展水平,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具有新乡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突出抓好“一区四园四集群”建设,加快自创区建设,巩固“三制改革”成效,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策绩效评价和政策兑现,激发创新活力。重点培育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和大数据产业集群。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推进高端研发机构建设。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整合创新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带项目、带技术落户新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政产学研金长效合作机制。抓好第二届高博会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把高博会办成永不落幕的盛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将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业作

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持续立支柱、举龙头、铸品牌、强载体。实施专业园区提速计划,坚持“121”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新建创新平台22个,孵化器、加速器14个。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加速计划,持续提升大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力争3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4家以上。实施结构优化升级计划,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19个,总投资686亿元。对传统产业持续降总量、延链条、优结构、减排放,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绿色纤维、新材料、物联网和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学在新乡、游在新乡、医在新乡、养在新乡、乐在新乡的三产品牌。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郑新一体化进程,推进郑新之间交通互联、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协同发展,构建郑新一体化“大十字”产业架构。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延津县主题森林城等项目。推动城镇提质,加快殡仪馆搬迁和机场迁建,改造提升331个老旧小区、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实施124个城区道路积水点改造,打通师大北路等13条断头路,改造提升平原路等16条道路;新建游园20个。加快乡村振兴,夯实农业基础,确保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290万亩;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探索“农业+旅游”“乡村+康养”等新型业态,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城乡环境。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按照“妆点太行山、扮靓母亲河、保护大运河”的生态布局,持续推进以“32231”为主的林业生态和“五湖四河两渠”为主的水生态体系建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原阳县和平原示范区70公里沿黄岸线、420平方公里示范段建设。加快南太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推动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建设。严厉打击私挖乱采矿山等不法行为。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高质量策划、规划、建设卫河生态文化带。推进森林新乡建设,完成16.2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加快卫源湖、平原湖(二期)、原阳县城河湖生态景观等项目建设。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构建基础能力体系

加强路网建设,加快“三条高速、三条公路”建设,新晋高速、沿太行高速新乡段、兰原高速封丘至原阳段分别完成路基填方目标任务;新延快速路和S229辉原线辉县市至凤泉区段实现通车,G107改建工程全线通车。京港澳高速新乡新区站、荷宝高速辉县站年内建成。加快能源网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供热管网合理覆盖。加快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推进加氢站、加能站建设。加强信息网建设,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商用进程,推广一批5G+示范工程。

关键词:民生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办好民生实事

◆着力扩大就业。落实“稳就业”各项措施,发挥人才战略联盟作用,实施“牧野英才”“名校英才”“牧野工匠”计划,加快专家公寓和人才公寓建设,完善大学生留新就业创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多渠道就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7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等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达35张以上。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

设。开工建设红旗区平原小学、牧野区荣校东路中学,牧野区平原幼儿园、高新区石榴花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和红旗区公村小学、牧野区天福实验小学建成投用。加快河南科技学院东校区、河南师范大学新校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新乡卫生护理学院新校区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水平。一校一策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等环境综合整治。

◆建设健康新乡。加快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一附院经开院区、平原医院等项目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延扩容,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好平原体育中心、全

民健身训练中心等场馆建管衔接工作。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促进文化繁荣。加快图书馆、美术馆、规划馆、文化馆和融媒体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文旅小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推进城市社区“一有七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无门槛进城落户政策。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用好两个轮子”

——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将工程建设类项目最长审批时限压缩到90天之内。积极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各个开发区探索行政审批不出区模式,进一步激发开发区动力活力。稳妥推进国企改革,采取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商行改制进度,推动企业积极上市。巩固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改革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增强开放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大踏步地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增强开放意识、提升开放能力。拓宽开放领域,不断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内外融通的开放新格局。搭建开放平台,加大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申建工作。

◆实施更大力度的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抓住用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创建意识、落实创新政策、理清创新思路、改进创新方法、完善创新机制、强化创新领导,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我市即将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狠抓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探索建立企业、客户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制度,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确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要求的“四个时刻想到、五个一点”,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竞争力。当前,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一轮区域竞争已全面展开,谁的改革开放创新力度大,发展态势就好,区域竞争力就强。我市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力争上游,必须用好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轮子”,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抢抓六大政策机遇”

——用足用活政策,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在用好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郑新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和具备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山水资源、科教人才、先进群体精神五大优势的基础上,用足用活上级重大政策利好,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抢抓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机遇,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

◆抢抓国家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机遇,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抢抓国家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机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抢抓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机遇,切实激发消费潜力。

◆抢抓就业优先政策机遇,进一步释放我市人口红利。

◆抢抓产能区域转移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抓住一个根本”

——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

今年能不能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不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定不移抓好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讲政治,重担当。切实扛稳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谋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促转型升级。坚持党委、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勇于担责担难担险,推动有关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善学习,提能力。通过学习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善于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努力成为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善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建机制,抓落实。要不断完善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推进机制、考评机制,引导各级各部门把更多精力放到高质量发展上来。

◆转作风,看实效。好作风出战斗力。要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效”字为要、“带”字引领,让务实重干、尽责求效在全市蔚然成风。

策划:朱金明张哲统筹:王高峰执行:王海玲赵改荣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