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明哲
蔡艳军的工作一直和案件分不开。“咱搞刑侦的,工作态度上没有大小案之分,普通案件咱也得认真对待,各类线索证据都不能放过,办错了案,咱可都脱不了干系!”记者刚走进蔡艳军的办公室里,就听见他在电话里给中队一名干警反复交待。
蔡艳军,市公安局向阳分局案件侦查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他熟练应用信息化破案和传统侦查手段开展公安工作,侦破多起有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多次受到市公安局、省公安厅表彰,先后获得了“侦查破案先进个人”“打侵财大收戒行动先进个人”“法治监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成绩的背后则是他无私奉献、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政治本色。
办好小案子实实在在安全感
蔡艳军人长得高大,说话声音洪亮,只是神情有些憔悴,鬓角上已经长出了白发,略微发红的眼睛周围已经有了黑眼圈。“我可不是老民警啊,1988年出生的,咱干刑侦的民警都这样,工作忙、任务多,人也老得快。”蔡艳军半开玩笑地和记者说道。“别看‘老蔡’人长得五大三粗,一遇到案子,认真耐心劲儿跟绣花似的。”一旁的民警曹伟插话道。
与其一席话,牵出了去年一起社会关注的“鱼竿盗窃案”。2018年1月底,向阳公安分局辖区,在一周之内,同一小区内竟然接连发生数起室内财物被盗案,一时间人心惶惶,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当时已临近春节,治安管理任务
十分繁重,蔡艳军和同事们不顾疲劳,立即对案件展开调查。在对案发现场仔细勘察,并调取周边视频监控后,发现几起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极为相似,均为利用鱼竿伸入窗内,进而勾取室内财物。作案者体态特征类似,很可能系同一人所为。
“由于是夜间作案,我们根本没办法通过监控系统看清作案者的面部,只能看到作案者所骑那辆电动车的特征。”一名参与案件侦破的民警,这样描述起当时的情形。
蔡艳军和同事们通过比对、分析、追踪,发现电动车最终到达人民路与西华大道交叉口附近就不见了踪影。无奈之下,他只能采取“笨办法”,在这一区域进行摸排走访,查找那辆电动车,可依旧不见那辆电动车的踪迹。难道判断有误?
蔡艳军相信自己和同事们的分析判断力绝不会出现差错。为此,他又改变办案思路,和同事们连续两天进行盯守,终于在一天傍晚发现了骑着那辆电动车的嫌疑人出现。他们随即果断出击将其一举抓获,当场搜出钓鱼竿等作案工具以及其他赃物。
其实,像这样的小案子,最多时蔡艳军一年要侦办将近100起,可他从来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当一些新入职的民警一心想参与大案要案侦破,对小案件则不太上心时,他就反复强调:“群众安全无小事,许多案子虽小,但社会影响大,小案件也要当要案来破。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该用的‘笨办法’一定得用,决不能图轻松走捷径,要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