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依托卫辉市乡镇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华新纱厂工人罢工旧址、皮定均司令部、杨贵故居、最美奋斗者吴金印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同时,积极开展“三学三争”“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弘扬了革命优良传统,筑牢了古城党性之魂,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谱写了卫辉市出彩新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卫辉市充分挖掘、运用本地红色基因,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即卫辉市乡镇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华新纱厂工人罢工旧址、皮定均司令部、杨贵故居、最美奋斗者吴金印、汲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汲淇联合县民主抗日政府旧址、青年洞等红色教学点,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提供红色教育保障。
积极推进卫辉市乡镇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建设。该中心总占地面积1110亩,总投资5.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430人入住学习和就餐,将成为生态环境一流、文化一流的学习培训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乡镇干部培训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平台。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已投入正式运行。2019年全年接待班次127期,接待人数近1.1万人次。
着力打造华新纱厂工人罢工旧址红色教育点。1925年7月,豫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卫辉华新纱厂党支部成立。该党支部先后组织华新纱厂工人开展3次大罢工,给资本家以沉重打击。此后,卫辉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学校党支部和共青团组织相继成立,党在卫辉市的组织力量愈发壮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先后有7000余名党员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在此接受红色教育。
不断完善山区各类红色教育资源。皮定均司令部旧址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西头,曾作为第七分区临时司令部,领导了汲县、林县、淇县等豫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杀敌的壮烈战歌。卫辉市以此教育点为背景,拍摄了专题教育片,仅主题教育期间播放量达到100余次。杨贵故居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罗圈村,上世纪60年代,杨贵同志带领林州人民开山造渠,引漳入林,建造了“人工天河”,缔造了“红旗渠”精神。杨贵故居开放以来,接待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近万名。汲县抗日民主政府、汲淇联合县民主抗日政府旧址位于卫辉市狮豹头乡。1938年,在党的领导下,卫辉市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对敌武装斗争。1943年4月,皮定均司令员带领部队挺进豫北,解放了当时的汲县西北部山区。5月22日,成立汲县抗日民主政府。1944年,汲县、淇县合并为汲淇联合县,成立汲淇联合县民主抗日政府,领导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向日伪军展开了强大攻势,解放了30多个村庄、2万多名群众,使汲淇联合县平汉铁路以西基本上都成了抗日根据地。
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最美奋斗者吴金印现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50多年来,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卫辉市狮豹头乡工作十多年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镇党委书记,32年来,唐庄镇实现了新型工业化、城镇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宏图,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唐庄镇经济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他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2018年、2019年先后被授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在卫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会上,原省长助理何东成专门作了吴金印典型宣讲报告,感人至深。
青年洞是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同志在狮豹头乡工作期间,为拦河造田,带领狮豹头乡干部群众,凿山开洞后而留下的。青年洞以及由此而诞生的“太行公仆精神”,作为反映太行山区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编入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利用红色资源,筑牢古城党性之魂
今年以来,卫辉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利用红色资源,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学生中广泛开展红色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厚植学生爱国之心。
卫辉市把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主题教育的必修科目、党内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
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内生动力。以“寻找共和国老英雄”为契机,找寻身边的老英雄,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强化使命担当。编辑出版了《勿忘初心——寻找共和国老英雄》,并号召全市各单位认真学习老英雄的英勇事迹。邀请老红军讲故事,讲战争历史,以真吸人,以情动人,以精神鼓舞人,以道理启迪人。目前已将老红军讲故事做成纪录片下发到各单位学习。利用干部教育培训机会,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教学点学习;在卫辉市县处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研讨期间,卫辉市委书记梁常运带领全市县处级干部赴主题教育华新纱厂红色教学点参观学习,并邀请解放军老英雄现场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卫辉市立足本地资源夯实红色文化阵地,依托农民夜校、道德讲堂、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各类主题活动中,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我和我的祖国”大型歌咏比赛等活动;开展了“红色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6场;联合豫剧团、戏剧家协会等组织进行“舞台艺术送农民”“戏曲进乡村”演出十几场;组织书画艺术家用艺术的形式,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送进基层、
送给群众,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爱
祖国、爱家乡的浓厚氛围,丰
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卫辉市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红色教育,厚植学生爱国之心。利用少先队活动、共青团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以主题班会为载体,采用各种形式围绕爱国
主义教育开展各种活动;利用“六一”儿童节、暑假期间“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组织各学校开展爱国主题活动;组织师生开展集中祭扫烈士墓,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团员、队员重温入团、入队誓词等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
发扬红色传统,谱写卫辉市出彩篇章
近年来,卫辉市开展了“三学三争”和“五星党支部”创建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先进、抓落实、创一流、比贡献,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强化了使命担当,凝聚了磅礴力量,谱写了卫辉市出彩篇章。
卫辉市开展了以“学习焦裕禄,争当焦裕禄式好机关干部;学习吴金印,争当吴金印式好乡镇干部;学习史来贺,争当史来贺式好农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争”活动。引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增强看齐意识、服务意识,激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截至2019年10月,全市“三学三争”先进个人评选已进行3次,共评出先进个人52名,13人得到提拔重用。
卫辉市以争创“基层党建星”“脱贫攻坚星”“产业发展星”“生态宜居星”“平安建设星”为主要内容“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以星定酬、以星激励,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支部积极性。截至2019年10月,“五星党支部”已评选3次,共评出132颗星、20个星级党支部提名奖,涵盖13个乡镇71个村,形成了基层党建水平、综合服务能力、农村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环境、群众满意度“五个同步提高”的生动局面。
卫辉市干部群众发扬红色传统,拼搏进取,砥砺奋进,谱写出了卫辉市出彩篇章。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不断跨越新台阶。今年前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79亿元,全年预计完成138亿元;截至目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376亿元;元月份至10月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8
亿元。2018年,省级产业集聚区
考核排序中,卫辉市产业
集聚区居全省179家第78位,较2017年上升26位;省2018年度服务业“两区”考核排序中,卫辉市特色商业区居44位,较2017年上升74位。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不断绘出新画卷。相继获得了省历史文化名城、省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双拥模范城、中国包装名城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试点城市。顺城关公园、大禹湖景观工程、东湖广场公园3处综合性滨河公园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比干大道、击磬路、振中路等13条道路建成通车,郑济高铁卫辉站开工建设。镇区建设积极推进,孙杏村镇、太公镇、庞寨乡成功入选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汲水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唐庄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工业经济蓬勃向上,不断谱写新篇章。元月份至10月份,卫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已达115.8亿元。截至目前,在卫辉市投资兴业的上市企业达到1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国内500强企业3家、行业龙头企业4家。连续9年荣获新乡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3次荣获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市)。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及包装、绿色建材两大主导产业,百威啤酒、宝钢制罐等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熔金耐火、银金达新材料、中誉鼎力等民营企业呈现出旺盛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不断开启新征程。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畜牧强县、中国生猪调出大县。实现省“红旗渠精神杯”十一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