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2月6日 星期

不忘初心担使命 百年新医迈新程
——新乡医学院坚定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综述
□记者任霞 通讯员崔静文/图
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来校调研工作
副省长舒庆来学校作形势政策报告会
市委书记张国伟为该校师生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思政课
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邀请专家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宣讲会

山河形胜,八百里太行横亘华北。历史厚重,五千年文明汇聚牧野。人文滋养,百年新医奋力写华章。

近百年来,新乡医学院植根牧野、服务中原、面向全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这座中原大地上的医学摇篮,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育人,倾力打造以医学为引领,文、理、工、管理、教育、法等联动发展的多学科矩阵,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建设目标铿锵前行。

百年“新医”之本

以高素质教师队伍,锻造高素质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期,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新乡医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推进“四个回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鼓励教师多上课、上好课,明确优秀教师尤其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健全教学保障体系,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201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障。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新乡医学院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学科领军型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尤其是医学教育相关

领军人才的引进,多措并举,全面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新时代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等杰出的教师300余人。2018年学校讲座教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钱惠茵教授荣获首届“河南最美医生”。3人当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选聘校特聘教授5人,高端人才2人,学科领军型人才2人。2018年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到42.8%。

学校坚持发扬优良的教学传统,严格执行教学预试讲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教学竞赛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坚持开展教学竞赛,历时2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并不断加大奖励力度,有效激发了教师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5年荣获华中赛区一等奖,2018年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行PBL、TBL和CBL等教学方法;在卓越医生班

推行“早临床、重基础”教学改革;创新马列主义课程教学方法,让课堂教育“活”起来;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建有高水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构筑了较为坚实的实践教学工作平台。学校先后获得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被授予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新增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2个,顺利通过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法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免疫表型组学中心、德国耶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多家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开展有联合培养硕士、博士以及教师、学生交换培养、科学研究等多个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多维的交流机会和宽广的学习平台。2018年,学校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验收评估,与意大利都灵大学合作举办医学影像技术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加强附属医院建设,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三甲医院;有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百余个实践教学基地。5所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1万余张,年均门急诊人次总量达500多万人次,年均开展各类手术10余万例。

百年“新医”之强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兴校结硕果

科技创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建设目标,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坚持科技创新,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技兴校之路,顺应国家医学事业改革方向,不断加大科研,积极争取项目,大力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持续强化科技成果产出,服务国家医疗卫生的能力显著提升,强化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研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018年,学校10个学科获批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顺利通过中期考核,精神神经医学研究院完成建设,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新增2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实施ESI学科排名提升计划,遴选培育6

个候选学科冲击ESI全球前1%。

全年争取科研经费5015.74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连续十年保持增长态势。SCI、SSCI、EI、CSSCI收录论文591篇,同期增长19.2%。获得授权专利104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发挥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平台优势,与15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对接。设立产学研培育项目基金,对3个高科技项目进行培育、孵化、推广,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5项,横向科研合同12项。与20余家企业、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揭牌。学校创办有5种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眼科新进展》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从首届高博会到第二届高博会,新乡医学院主动作为,积极融

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新乡市乃至河南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校特聘教授、丹麦奥胡斯大学院士杰胡斯在第二届高博会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遴选10余项科技成果参加高博会展出,5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在开幕式现场签约,15场高峰论坛或学术报告……前不久举办的高博会上,该校共邀请36位海内外重量级嘉宾参会,包含3位国内外院士。

从高博会,到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再到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借助这些科技盛会,该校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沟通交流,促进横向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

百年“新医”之新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建设在扩大规模和提升速度的同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文化积淀,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历代新医人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整体布局,形成具有新医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整合资源,开拓创新,以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构建具有新医特色的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生态的文明校园。

学校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

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学校每年投入200万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至2021年初步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课程共享资源库。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奠定基础,逐步实现数字教学、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探讨和实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当代青年学生绽放自己、展现风采、服务国家的新平台。学校审时度势,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联动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契合度。同时,建立就业导师制,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利用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医学卫生类分市场的优势,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学校依托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每年投入50万元资助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支持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把自我认知、了解社会需求和国家导向统一起来,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提升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近年来,学校高招录取分数屡创新高,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形势一片大好,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100%。应届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82.7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15个百分点。

百年“新医”之实

以严的作风、实的干劲,推动主题教育落地生根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今天的新医,再开新局。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有着厚重辉煌历史的新乡医学院,再次激荡起加快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到传达不走样,宣讲全覆盖,宣传理思路,培训学习强素质,研究阐述见成果,调查研究聚民意,改革攻坚破痛点,成果展示提信心,督导检查严保障,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新乡医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始终坚持高站位、高标准、严要求、讲实效,把主题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重大的政治任务,结合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党和国家的要求为高标,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高标,把为民情怀贯穿办学始终,把立德树人渗透到办学各环节中,以奋勇争先的精神破解难题、抓好落实,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确保主题教育往实里走、往深处走、往心里走。

“五个坚持”践行初心使命。该校坚持学思践悟,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坚持厚植

信念,确保思想政治受洗礼;坚持恪尽职守,确保干事创业敢担当;坚持转变作风,确保为民服务解难题;坚持锤炼品格,确保清正廉洁作表率。校党委书记陈建国带头为全校师生上专题党课,校长任文杰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专题辅导基层开展主题教育。

“五同步”教育润心促行。请进来、走出去,创新同步开展红色精神传承教育、同步开展先锋人物示范教育、同步开展红色基地实践教育、同步开展先进模范选树教育和同步开展主题活动感染教育,让红色精神进一步融入广大师生党员的思想,红色基因播撒到广大普通师生的心里。青海民族大学“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首次异地演出,来到学校为师生宣讲“两弹一星”精神之青春之光;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买世蕊等新乡先进群体代表作报告;组织师生党员干部分别赴井冈山、遵义和兰考开展专题培训学习。同时,该校还创新形式和方式,将主题教育延伸到学生中去。组建大学生宣讲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宣讲、“讲好‘四个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思政课主题实践教学展演,共演出7场,覆盖了学校全体大一学生、全体学生党员干部及部分高年级学

生,受教育的师生达万人。

“五聚焦”破解发展难题。聚焦广大师生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聚焦巡视整改遗留的问题、聚焦基层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聚焦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聚焦上级组织点到的问题,深入查摆并及时建立整改台账,确保高标高效及时解决问题。博士公寓的电力和燃气、暖气供应问题解决了,密集开展下乡扶贫、大型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将师生的爱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10月15日,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一行莅校专题调研主题教育工作,对该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百年新医,百年风采,百年辉煌,一代代新医人无比自豪、无比荣光。站立在新时代潮头,融入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发展战略,扛起河南高等医学教育重任的担子,落在了这一代新医人的肩头。

新医人秉承初心、勇担使命,立足中原、放眼全国,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国家需求,创造一流业绩。他们攻坚克难、砥砺创新,建体系、重学科、育新人,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作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学校主动适应全国、全省教育形势的变化,主动融入省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牢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新时代,一所蓬勃发展的新医正以雄健的身姿、敢为人先的气魄,奋力书写河南高等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