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

一次教育生态的优化
——聚焦我市课后服务工作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刘军旗

一子落而全盘活。全市城乡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让万千孩子有了更多的灿烂表情,提升了家长的幸福指数,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生态的优化。

“课后服务真是好!”面对媒体采访,市第二十二中学七年级六班学生侯泊男的母亲难掩喜悦,“以前经常为谁接孩子放学犯愁,为辅导孩子作业崩溃,为高昂的校外培训费‘压力山大’,如今全解决了。”

满满的获得感,来自学校充分利用教师个人特长,开展活动实践课。比如,教音乐课的王老师教学生唱豫剧,教政治课的郭老师带着学生在食物上做雕刻,还有化学实验拓展课等,学生和老师都乐在其中。

尽管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艺术类、体育类等33种社团活动,但新区小学仍然不满足,还专门从校外聘请10多名教师,开展机器人、无人机、古琴等兴趣班。

同样,育才小学不断细化、优化课后服务,一方面,由优秀老师担任课后服务工作,组织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另一方面,聘请有资质的校外机构进校免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从书法、绘画、管弦乐,到机器人、武术、航模、击剑,近20个校外社团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成长乐趣。

“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比我们低,孩子们在校都完成作业了,自然来我们这里的就少了!”在走访市、县校外托辅机构中,不少人这样说。

一热、一凉,其实正逐渐推动教育生态在优化、教育质量在提升、教育公平在巩固。

城市学校资源丰富,既可以引进有资质的优质培训机构,也可以借助驻新高校学生社团,让课后服务更丰富多彩。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同样出彩?

“日常教学与课后服务不一样,课堂老师可能擅长教学,但在艺术特长教育上不一定专业。比如说,葫芦丝很受学生喜爱,但在编教师会吹的不多,又怎能教孩子呢?”卫辉市城郊乡唐岗完全小学校长郭好梅坦言。

作为典型的农村学校,该校在开展课后服务中,把乡村少年宫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借助乡村少年宫平台,他们从社会上外聘了16名教师,为孩子们开设了漫画、二胡、架子鼓、围棋、葫芦丝、鼓号、武术等课后服务课程。

徐曙光是当地有名的漫画老师,创作漫画已整整20年了。他有两份工作,一个是在自己成立的小蝌蚪漫画工作室里工作,一个是为唐岗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开设漫画课。

走进学校,右拐,长长的胡同,曲径通幽,环绕整个教学楼。五颜六色的墙壁上,绘满了孩子们的漫画作品。“这些作品,都在全国全省漫画大赛中拿过奖呢!”郭好梅自豪地说。

目前,全市农村学校已经建设132所乡村少年宫,成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平台、有力帮手,放飞了农村孩子的梦想。

卫辉市是我市实行课后服务的最早探索者。先行先试,更要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该市成立了课后服务工作课题组,把课后服务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申请立项研究,并将投入29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力求通过推进“互联网+教育”,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同时,卫辉市政府还在思考谋划,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协会、图书馆、博物馆等合作,协调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突破课程、校园、空间等边界,解决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城乡统筹等问题,从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使其能够在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李醒东认为,以前,学校在日常教学中,缺少对社会资源的引入,也没有更好的时间安排。课后服务的开展,扩展了原有的社团活动时间,让各个学校的自选活动变成了普遍行为,把比较单一的教育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不仅促进了学校内涵建设,还倒逼办学水平低的补习班、托辅机构在资源整合中被淘汰。

打造有温度、有灵魂、有激情、有品质的教育,课后服务工作作为推行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生态、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用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效,换来了万千学生、家长的获得感,还需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抓好。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