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涛
近年来,辉县市为推动企业上市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8月14日至17日,我随考察团赴无锡市及其下辖的滨湖区和江阴市考察学习上市工作。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上市的内在动力不足。一是存在认识误区。辉县市大部分企业是传统的家族式中小企业,主要靠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解决发展资金,对企业上市缺乏正确认知和长远规划。二是担心运营成本增加。企业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须披露真实财务信息,很多企业担心财务成本和隐形管理成本的增加而不想上市、不愿上市。三是不愿承担高额的上市成本。据测算,1家企业上市仅商业模式设计等刚性支出就达300万元~400万元。多数企业缴税不足,改制上市前需补交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的税款,使得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二)企业上市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是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辉县市多数企业属中小微企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尽管新三板挂牌并未对企业盈利状况和资产规模作具体要求,但企业即便挂牌也会因规模小难以融资,挂牌吸引力和驱动力不强。二是企业经营和管理规范程度低。企业上市要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辉县市绝大部分企业未进行股改,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要求相差很大,尚不具备上市能力
和条件。三是企业上市团队建设滞后。企业普遍缺乏对资本市场较熟悉、能对接的工作团队,甚至专业财务人员也明显不足。
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县乡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改制和上市工作重视不够,服务企业上市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不强,协调配合不够,缺乏共识和合力。
(二)指导企业的措施有限。相关部门多数是初次接触企业上市工作,不知如何下手,没有思路和方法。对拟上市企业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业务不熟、措施不多,更缺少专业人员的跟踪服务和指导。
(三)工作机制不健全。县乡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券三方无缝对接的联合推进机制有待建立完善,特别是县乡两级相关部门还未真正将企业上市列入重点工作日程来深入推进。
(四)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辉县市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扶持政策,但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吃不透政策,对企业宣讲不透彻,引导不到位,致使多数企业不关注、不了解。加之,相关部门落实政策的职责不明确,导致企业寻求政策支持的渠道不畅。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建议
江阴市提出的“上市挂牌是最好的转型,兼并重组是最好的招商”,为辉县市经济的提质转型升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思路。企业上市应围绕
“注重培育、政策扶持、精准施策、合力攻坚”的工作思路,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券商参与、部门挂帮”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加快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和挂帮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找准工作的薄弱环节,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工作调度推进会,推动工作和政策落实。二是细化目标任务。细化具体责任和工作目标,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合力推动企业上市。三是落实工作挂帮机制。明确县级领导作为挂帮领导,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帮重点企业的工作机制。四是强化上市办的职能职责。成立专门的“上市办”,充实人员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大宣传培训、业务指导、上市企业培育、券商管理和检查督导等工作力度,发挥好决策服务和统筹协调作用。
(二)加强培训宣传,形成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注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开展企业上市的宣讲,邀请已上市企业现身说法,消除企业顾虑,增强企业信心,推动实现由政府主导推动向企业主动要求上市转变。
(三)加强企业培育,既抓好当前更注重长远。推动企业上市是一项长
期的系统工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常抓不懈。在将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的同时,注重培育市场前景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适合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和挂牌的后备企业资源;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优化企业投资主体和股权结构,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植形成一批具有高成长空间、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分层次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选出上市意愿强、自身素质优的企业,全程服务,持续推进企业上市。
(四)加强制度保障,确保政策落地和措施精准。进一步完善推进企业上市的相关扶持政策,强化部门服务意识,简化办理程序,畅通办理渠道,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企业上市面临的个性化问题和障碍,充分发挥领导和单位挂帮的作用,采取“一企一策”办法,畅通绿色通道,全程协调和跟踪督导,做到精准施策、挂帮必成。
企业上市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的综合工作。只要政府全力推动、社会正确认知、企业决心上市,各方力量汇聚形成合力,必然能实现企业上市工作的新突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抓手,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作者系辉县市金融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