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

永葆前行的姿态
——记《新乡日报》记者刘军旗

□本报记者赵改荣

10年,3000多个日日夜夜,从辽阔黄河滩区到巍巍太行,从城市社区到偏远农村,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郑新一体化桥头堡,他用手中的笔,用脚下的力,用心中的情,记录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镜头,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出彩故事,从不停歇。

10年,他行程10万公里,发稿量累计3000多篇、50万字。

他,就是我市新闻从业者的榜样——《新乡日报》记者刘军旗。

(一)

9月18日清晨5点,当刘军旗步出《新乡日报》采编大厅时,惺忪的双眼,沉重的步子,才提醒他已经整整24个小时不眠不休了。这一天,他加班加点,采写了1万多字、4个整版的稿件。前一天,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新乡专场在郑州举行。为了做好布展、宣传等工作,他提前一周介入,就是为了让新乡70年来的发展成就第一时间传进千家万户。

11月8日是记者节,刘军旗仍然没有休息,配合《人民日报》记者到卫辉农村采访,结束时已是晚上9点。返回新乡的途中,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单位,他说:“明天还有别的任务,晚上加个班把今天的稿子写完。”

10年前,当这个年轻小伙儿,带着新闻理想一头扎进记者这个行业,就开始了永远在路上的“青春”。爱学习、爱钻研业务是他最大的优点。这些年,无论是在《平原晚报》,还是调入《新乡日报》,他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写出了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平原晚报》是本地唯一主流都市报。2011年,首次开展大型走基层活动,当时还是晚报记者的刘军旗,主动请缨和同事们来到沿黄滩区,白天骑着自行车穿街走户采访,晚上加紧赶完稿传给后方编辑部,常常是夜里10点多才能吃上一口饭。

“那时候一天下来,要骑几十公里路去采访,完了后还要与同事一起写2个整版的稿子,有多少艰辛,就有多少意义。”刘军旗说,因为这份快乐、这份信仰,所以他会依然笑着朝前奔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从郑新一体化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他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广泛采访,推出了大量优质稿件,彰显了党报记者的担当。

(二)

多少风雨,多少汗水,多少困难与危险,他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新乡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牧野的光荣与梦想。

“辛言”是谁?你不一定知晓,但《新乡日报》刊发过的《在改革中奔跑》《我们一起担当》《凌云健笔意纵横》《一年一度秋风劲》等一系列大型述评,在本地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一篇篇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洗练的文章,有力配合了全市改革发展、高博会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及推进。而这批见功力的好文章,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执笔者,刘军旗功不可没。他以过硬的业务素质、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全市发展重要时间节点上,为大家献上了一道又一道鲜美的“新闻大餐”。

急难险重中,也总能看得见他的身影。2016年,新乡遭遇“7·9”特大洪水灾害,正值周末,刘军旗不顾安危,蹚着齐腰深的洪水,经过一个多小时跋涉,来到单位。由于大面积停电,根据市委外宣办的指令,他用手机发出第一条新乡紧急迎战洪水的信息,被全国多家媒体引用,展示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抗击灾害的坚定信心,有力引导了社会和媒体舆论。

能在中央级媒体发表作品,对于一个地市级新闻记者来讲,是挑战,也是荣耀。这些年,刘军旗在超额完成自身工作之外,努力攻大报、上头条,在《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刊发了20多篇重头稿件,为讲述新乡好故事、发出新乡好声音作出了贡献。

(三)

勤勉必有收获。10年间,刘军旗先后被评为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首届高博会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新闻作品3次荣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3次荣获中国晚报界最高奖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如何成为一名好记者?”刘军旗常答:党委政府想什么,老百姓盼什么,记者就应做什么。好新闻,坐在办公室里憋不出来,扒拉着微博微信拼凑不出来,好新闻是溜着老百姓的墙根儿跑出来的,好新闻就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里面,好新闻自带流量。

十年辛苦不寻常。站在第二个10年的新起点,他的目光与行动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报记者,要始终讲政治、强“四力”,讲好每一个精彩故事,为报社增辉,为事业添彩,为新乡鼓劲,无愧于记者这个神圣职业。

这,就是他一直坚守的初心,一直牢记的使命。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