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在经历了“拒接电话”“住址无人”“唇枪舌战”等一系列波折后,终于在法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顺利达成和解。
2019年3月,申请执行人某银行与被执行人赵某的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在牧野区法院立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多次电话联系赵某,赵某虽嘴上答应来法院却一直未出现过,干警再打电话便打不通了。执行干警就多次变换手机号码拨打赵某的电话,赵某一听是法院的人便立刻挂断,然后关机。电话联系不上,执行干警便实施第二种方案,来到了赵某住所地,然而其家中空荡无人,大门紧锁,执行干警便将传票贴在门上并拍照后,询问其左邻右舍得知赵某在某地打工。执行干警便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经过多次寻访和调查,终于找到了被执行人赵某。执行干警对其释法明理,耐心劝说,表示如果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只能采取强制拘留措施。
赵某的女儿小赵声称家中确有困难,自己愿意代替父母被拘留。民警劝说小赵,既然你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源,能不能为你父亲做个担保,分期偿还这笔钱。
随后,执行法官向小赵讲明了担保人的法律责任,最终小赵愿意为父亲做担保,并于当天筹到2万元现金,剩下的10万元也达成了分期还款协议,至此,该案终于顺利和解。
(李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