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荣霞
从看病基本靠“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到现代化诊疗设备的全面应用;从令人烦恼的排队挂号,到智慧医疗、签约医生走进普通百姓家;从条件简陋的病房,到空调、电视、卫生间一应俱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春风化雨,铺就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大道。
从外出看病到家门口看病
“我们这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是太便民了,不但服务好,而且环境优。”面对基础设施齐全的高新区华天社区卫生服务站,前来就诊的辖区居民纷纷称赞。输液室、观察室、换药室等应有尽有,200多平方米的宽敞空间,统一醒目的标识……以前群众想都不敢想的在家门口看病,如今变成了现实。
华天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冯淑伟介绍,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覆盖人群6760人,是我市最早的一批社区服务站,基本可以实现居民在家门口看病的需求。服务站开通微信平台、公开医护人员电话,居民有什么医疗健康问题,均可直接咨询。社区居民郭俊英今年78岁,因多种疾病并发导致常年卧病在床,服务站医生不定期上门为她进行治疗、康复训练等。签约医生预约上门服务,不仅方便了居民,还大大减少了居民的医疗成本。
一幢幢医院大楼拔地而起,一台台具有国际水平的医疗设备落户医院,名医生、名专家雨后春笋般涌现,医疗技术水平飞速提高。沧海桑田70年,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高歌猛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医疗服务能力十分有限,遇到疑难重危患者,往往需要送往外地治疗。如今,先进的麻醉机、高频电刀、超声刀、腹腔镜,一流的电子胃镜、全身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高端医疗设备纷至沓来,为我市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我市医疗机构已与外地大城市多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并通过远程会诊、影像、检验等,向下延伸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向上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专家实现实时会诊,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大城市、大医院、大专家的优质服务。
从没钱看病到“你看病我报销”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曾是农民看病负担重的一个形象比喻。2017年,我市将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进行整合,实施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此,“农村人”可以享受同“城市人”一样的医保待遇。目前,我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看病越来越方便,医疗保障力度越来越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延津县王楼镇任庄村的翟文叶,大儿子因病去世,儿媳改嫁,她和小孙子相依为命。今年春节,她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先后花费了1.5万元,经各类医疗报销,最后个人仅仅负担了1000多元。现在,村里已经为她办理了慢性病卡,很多常用药,不用她再花钱便可以取用。
先看病再付费,贫困群众到医院住院不用先缴费,出院时只需付自己应掏的费用就可以了。在编织医保大网的同时,我市全面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新格局,使“等待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等就医秩序混乱、医疗效能低下的问题逐一化解。
如今,“有病只能扛”的无奈一去不复返了,市民无钱就医的苦恼得到了缓解。我市建立了贫困人口医疗救治“六重保障网”,达到了“三个100%”和“两个90%”: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覆盖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率100%,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率、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90%。去年,我市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覆盖6760人,重病兜底保障覆盖574人,救治率均实现100%。同时,我市实现了全市县域内“先住院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覆盖,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一站式”结算。
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翻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不难发现,热爱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网友都热衷于晒健身照、运动照,很多人把健身看作一项时尚活动。如今,群众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不但越来越多了,而且运动项目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了,除了传统项目,还有瑜伽、搏击,以及最具“中国特色”的广场舞。
8月13日,第二届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新乡市选拔赛成功举办,来自我市的32名选手参加了健康科普宣讲。他们以情景表演的方式,给观众送上一道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健康科普大餐。
去年,由市健康科普能力大赛遴选选手组建的市健康教育巡讲专家库,以及各县(市)、区组建的健康教育巡讲库专家,在我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农村等重点场所开展了各类人群健康巡讲活动,共举办健康讲座947场,直接受益人群139372人,开展基层培训人员3407人次。
从“老三样”到智慧医疗
随着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更高质量的保障。
“刚参加工作时,我市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医生看病技巧无非是问诊和听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是过去看病的标配仪器,连B超还没有呢!如今医疗设备很先进,重病也能提早发现。”已经从医院退休近20年的崔健宇大夫感叹地说。
崔健宇介绍,现在我市医疗设备日趋先进,从过去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的核磁共振、3D显微镜、手术机器人等;就医方式更加便捷,从群众患病从排队找医生转变为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服务;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广泛,从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综合医改、分级诊疗、药品零差价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出台实施,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看病不再远、不再难、不再贵……70年沧桑巨变,70年飞速发展,从“看病难”到“方便看”,我市初步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5G技术来了,5G智慧医院来了!日前,新乡联通公司与市中心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中心医院将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5G智慧医院,保障全市人民身心健康。签约仪式后,还进行了全市首例5G高清手术直播。此次手术通过新乡联通公司5G技术高清直播至印度分会场。同时,本次手术直播中还使用了VR技术,现场传输速度畅快,直播画面清晰,观看者犹如身临其境,直播取得圆满成功。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去年年末,我市共有卫生机构4987个,其中医院1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789个,其他卫生机构8个。实有病床床位3.71万张,是1978年的5.2倍。其中,综合医院2.72万张,妇幼保健院0.11万张,乡镇卫生院0.7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7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8万人,是1978年的3.7倍,注册护士1.57万人。
70年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红利:群众看病更快捷、住院更省心,贫困人员有了保障,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网络遍布城乡大地,大力推进的“健康新乡”建设,让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