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国内·国际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

田窑何以变“甜”窑?


卫辉市唐庄镇田窑村面对地薄、水缺、山荒的现实困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以产业为纽带、以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为目标、以“绿我荒山,美我田园,富我家乡”为宗旨,积极开发林业种植多种功能,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彻底改变荒山面貌,真正实现田窑村向“甜窑春”的嬗变。

一、探索发展路径,实现生态立村

为跨越发展的藩篱,改变村庄整体面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田窑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调研考察,在学习与其相似村庄发展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选定出楸树种植的产业发展框架。针对楸树具有用材、观赏、防护、环保、药用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有效防止雾霾的生态作用,该村探索出大力发展楸树种植,把荒山变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国储林建设乡村绿化楸树育苗基地产业化项目,以旅游投资为依托,努力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万亩良种精品楸树培育基地。同时,该村以楸树为主线,建立起涵盖农林科技、智慧林业、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生态城市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夯实了大力发展楸树种植的基础。如今,该村起伏的山坡已经是满目苍翠,一行行、一片片,生机盎然,一座“绿色长龙”已悄然形成。

二、加强链条融合,实现产业兴村

成立专业合作社。2016年7月,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立了以楸树育苗、组培、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田窑村唐兴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位于卫辉市唐庄镇田窑村,共注册资金3000万元。合作社成立以来,固定资产2500万元,下设农业设施工程部、大田种植管理部、组培室、大棚生产部、观光部、后勤部等。该村以合作社形式流转土地3000余亩,办公场所3000平方米,现有苗圃面积5000余亩,带动周边村庄种植3000余亩,智

能连栋温室7000余平方米,植物组培中心建有1500平方米的组培生产设施,设有植物研发中心实验室,每年可组培快繁优良楸树种苗1000万株以上。

壮大苗木产业。合作社坚持发展精品林业,打造中国木王楸树第一品牌树种的宗旨,在发展楸树种植的同时,还致力于新品种的研发及推广。通过与各研究机构、高校合作,培育出了金楸1号、金楸2号、金楸3号、豫楸2号、楸杂1号等多个品种。同时,合作社实现了育苗种植向经济增长的转变,当前,每年可培育并出售小苗1000万株、大苗80万株,按现在市场价小苗5元/株、大苗15元/株计算,可增加收入6200万元。

培育深加工产业。该村重点围绕楸树的木质特性,积极发展楸树深加工经营,不断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谋划与河北省石家庄市憩园家具有限公司联营项目,采取公司技术入股、村庄土地入股的合作方式,投建楸木家具厂,制造、销售高档木质家具,就地消化楸木原材料,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伸产业价值链的目的。目前,占地27亩的楸木家具厂正在建设中,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依托唐庄镇乡村干部管理教育基地,并结合红色旅游特点,该村大力发展生态和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旅游产业。一方面,传承先进群体红色精神。积极宣传以吴金印为代表的先进群体不计名利、苦干实干、默默奉献的硬作风和好品质,发扬心系“三农”,拥有强烈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的精神传统,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共建,不走经济单独发展的“瘸腿”振兴路。另一方面,建造明清建筑仿古小镇。该小镇采取镇、村联合投资的方式,于2018年7月开始启动,共占地86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预计投资2.3亿元,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工。小镇引进优秀的市场管理团队和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市场化运作,共设有400多个住宿房间,形成以山为家、以树为房开展绿色农家田园风情的生态绿色小镇。目前,工程主体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正处于外墙粉刷装修、道路铺设阶段。

带动产业扶贫。田窑村农户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目前有员工90余人,社员26人。其中,普工工资60元/天,技术工100元/天,共带贫90户、231人。该村带领本村200余户群众共同增收致富,田窑村农户每人年

平均收入可保底增加1100元。

三、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技强村

近年来,该村积极与各研究机构、高校合作,加强技术支持及技术团队建设,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理念,培育力量过硬、人才过强的技术团队。聘请台湾植物克隆专家苏俊明担任技术总顾问,与河南省楸树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郑州市农科院、河南省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持技术交流,引进相关专家与技术人才。现有植物克隆组培技术管理人员6名,配套大型农机具16台,车辆12辆,员工90余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5人,大专以上学历36人。同时,投资1400万元建立了两座设计先进、使用寿命长、温室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空间大的高科技温室大棚,总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其中,植物克隆中心面积为15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大面积连栋育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作业的难题,预计每年育苗可在1000万株以上。

四、深化措施创新,实现改革活村

该村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三产”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和宅基地改革。一是借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资格界定、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全部完成清产核资任务,清查原有村集体土地136亩。成立了以唐兴种植合作社为代表的集体经济组织,从实际出发,总结出资产盘活、飞地造血、村企共建等模式的先进经验,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并通过企业帮带、文旅康养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越走越宽。二是借土地

利用综合改革开展规模经营。该村以整合农村耕地为主,开展农户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方式,全部流转土地2100多亩。其中,原有耕地1600多亩,并通过整治山体荒坡、发展梯田等措施新建改造耕地500多亩。流转出的2100多亩耕地全部用于楸树种植和规模经营。三是借宅基地改革新建美丽乡村。该村共有农户245户、978人,已全部完成宅基地摸底调查任务。为规避改造旧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价值风险,降低村内管网铺设、道路修建、农户改厕、庭园景观、电网提升等难度,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在旧村原址上拆迁建设新村,谋划利用3年时间将所有农户搬迁到新村生活。规划设计方面,新村的规划设计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专业指导和科学布局,统一采取农家独院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使村庄房屋成行,动静结合,形成自然融入人文的村庄风格。建设用地方面,旧村原占地360亩,新村规划占地200亩,可节余160亩用于转换土地指标反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内文化广场、游园景观、村史馆等设置。目前,新村建设首批工程计划于11月份开始动工,现在正处于土地平整、旧村拆迁等前期准备阶段。

通过镇、村两级党委和田窑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以楸树种植为基点的绿色经济发展不仅带动了该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更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楸树育苗、组培、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全价值产业链,不断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旅游业发展。下一步,田窑村将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总方向,不断加强基层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流转土地2万亩,建造温室大棚5万平方米,建设成集楸树育苗、组培、销售研发等为一体的生态农林示范区,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真正发挥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

(张克永 韩飞)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