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洪峰
一个热爱蓝天的人,胸怀必定博大宽广;一个把事业比作蓝天的人,心灵必定清澈明亮。
他曾从戎入伍,驾驶战机鹰击长空,忠实履行一名军人的神圣职责;他退役回乡,在供电事业的蓝天上振翅翱翔,用忠诚和奉献书写人生华章。
他叫拜克明,现任国网新乡供电公司科技创新组组长。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批中原大工匠入围奖获得者。他既是高级技师、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还是省重大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才。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拜克明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拜克明作为全国退役军人的代表、全省供电系统职工的代表,光荣担任火炬手。沉甸甸的成绩单和荣誉,诠释了他38年来对职业的坚守、对事业的挚爱。
开辟人生新战场
拜克明出生在我市卫水河畔,童年时家庭生活很艰难,但窘迫的家境未能阻挡得住他勤学上进的心。1981年7月,拜克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开启了翱翔蓝天的梦想。人民军队大熔炉的烈焰锻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更熔热了他一身热血。凭着过硬的技能和素养,拜克明连续两年被评为“全优飞行员”。
1984年,因身体原因,拜克明退役回到家乡,成为国网新乡供电公司一名基层电力职工。“当时情绪确实有些低
落,但很快转变了过来。人这一生就像飞行一样,不仅是要从一个高度冲向另一个高度,有时还有转场的情况,那就把退役当作人生的一次‘飞行转场’吧。新的工作领域同样是一片蓝天,同样是可以飞起来的。”每当说起当年的这一人生转折,拜克明总习惯用手掌比拟出一个“飞机跃升状”。
刚到新乡供电公司工作时,面对陌生的环境,看到电网繁杂的自动化装置,听着一个个生冷拗口的专业技术术语,一向很自信的拜克明感到有些手足无措。畏难退缩不是军人的本色!他拿出了在部队和战友进行抗过载训练的劲头,迎难而上,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每天晚上阅读专业书籍至凌晨。他还跟随野外工程施工队施工,一干就是3年,期间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煎熬和不适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克而烟消云散,拜克明在较短的时间内由实习学员成长为技术骨干。
在从事继电保护技术工作的6年时间里,拜克明新安装调试并定期检验了各县(市)、区所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他对继电保护调试的所有规程倒背如流。
顽强的军人作风和出色的业绩,让拜克明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1990年,拜克明被任命负责无线负荷管理系统技术工作。他带领工友无数次来到工厂、车间实地勘察,反复分析数据,出色完成了新乡供电区“负荷管理系统轮次限负荷”方案,让电力供应紧张的新乡电网得到了规范有序运行。
他们所创建的新乡供电区负荷管理系统在全省创下了3个“第一”:第一个通过部颁标准的实用化验收;第一个完成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的负荷管理系统安装任务并直接投入电网运行;第一个预购电应用率全省第一。2000年,拜克明带领工友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过查阅、分析、鉴别实际用电和理论用电的数据反差,发现了10多起大宗工业用户用电数据异常,有效防范了不规范用电现象的发生,为供电企业挽回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这段时间里,拜克明一直坚守在一线,人瘦了,皮肤晒黑了,但对复杂的电力设施再也不陌生了,他像珍爱战机一样从事继电保护、设备维护工作,从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在供电事业的蓝天里,拜克明艰难而又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起航、飞跃。
醉心发明的“专利大户”
2008年9月30日,已经担任新乡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工程师的拜克明接到了新的任命:负责公司营销专业的科技创新工作。面对新的“军令”,拜克明心里明白,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力量弱,公司在这方面的科技创新几乎就是空白。对他来说,领衔搞科技创新就是一场全新的、高难度的飞行啊!
拜克明压力巨大,一筹莫展,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7天,平日极少抽烟的他抽掉了一整条香烟。
“技术创新就是填补空白,要想填好空白就必须了解使用者的感受,还得清楚设计者的思路。就像当年飞行训练后,飞行员总会第一时间与机械师交流飞行时的操纵感受和各种姿态下的信号特征。机械师从飞行员的问题中可以总结出更高效的维护技巧,飞行员从机械师的答复中了解到飞行手册上所没有的细节。这种相互受益的提升不就是一种技术技能的创新提升吗?”部队的磨炼就是智慧财富,终于,他从当年的飞行经历中把住了创新的脉络。
拜克明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给科技创新工作定了原则——从日常生产实践中、从经验教训中、从工作的交流感悟中找思路、找答案。拜克明坚信勤能补拙,那段日子,他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供电一线、技术资料阅览室、试验室。历时3个月,他完善创新出了一套供电区负荷管理系统。该系统第一次利用预购电制度来完成电费的收缴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规避了电费流失的风险。
面对领导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拜克明并没有陶醉其中。成功的喜悦和研发感悟,一下激发了他创新创造的激情和灵感。从那一刻起,拜克明与专利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飞”好这场全新的、高难度的飞行科目,拜克明倾尽了全部心血。他订阅了《电网技术》《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刊物,坚持每天必读。为了早日出成果和多出成果,他找问题、搞设计、画图纸、忙试验,常常通宵达旦,到了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地步。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