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

凝心聚力谋提质 卫河之滨出新彩


裴瑾张燕文/图

2019年7月,一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成果展,向过往群众展示新乡市卫滨区开展百城提质建设焕发的新容新貌。过往群众都说:“真没想到最近我们身边的环境不知不觉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走在大街上看见穿上新装的大楼,心情很是舒畅,百城提质工程真是一件惠民工程,让我们的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卫滨区因地处卫河之滨而得名,全区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医疗资源丰富,重商崇文氛围浓厚。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以来,卫滨区按照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双修一养”安排部署,以百城建设提质为引领,严格落实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常态化保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改善城市环境形象。

如今的卫滨区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实现了城区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城市文明蔚然成风。

规划引领打造特色创塑品牌

规划是城市的先导。卫滨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在百城提质建设中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作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完善片区公共服务配套、改造提升老城区环境等创建工作。

卫滨区聘请天津大学规

划设计院对示范区进行高标准规划,按照“宜居宜业、地上地下、硬件软件、立面平面”的整体规划思路,重点在人民路、解放大道、平原路、胜利街城市主干道高质量实施“六化”工程,结合新乡独有文化元素、人文内涵,从建筑立面、亮化造型、景观风格,精心构

思设计,处处彰显规划特色、城市风貌。以风格协调、内涵衔接、业态互补为方向,对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和孟姜女路、平等巷等周边8条街巷和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以尊重现状、整体优化、整洁有序为原则,对示范区沿街楼体门店统一色调、统一标准精心

设计、规范提升,形成了一街一景、一楼一品城市风景线。

一张精心描绘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助推全区百城提质建设跃上高起点,同时,也为卫滨区打造成引领全市的百城提质模范区提供了规划保障。

“城市双修”锻造品位之城

老城区“城市双修”是卫滨区在百城提质建设创出的一大特色。2019年6月,新乡市长王登喜带队莅临步行街视察百城提质工程,在听取卫滨区百城提质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汇报后,要求大力改善老城区面貌,要倾力打造亮点、打造特色、打造个性。在旧城改造基础上精益求精,齐头并进,将卫滨区打造成引领全市的百城提质模范区。

卫滨区对旧城区注重高质量改造,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文化品质、环境品质、

服务品质。该区以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为主线,将胜利街、人民路、平原路、自由街合围区域作为示范街区,按照城市规划高质量、城市建设高质量、城市管理高质量、城市经营高质量的要求,投资1.6亿元,对区域内的76栋单体建筑、8条街道等进行改造提升,积极探索兼顾老城韵味、融入时尚元素的老城改造经验,实现了老城区品质与群众获得感的双提升。

卫滨区还在示范区及周边区域开展违建拆除和户外广告整治,依

法拆除违建9000平方米、大型户外广告2.9万平方米。围绕精品示范区全面提升改造,重新铺装路面3万平方米,改造污雨水管网1.3万米,整治强弱电线路8万米,改扩建步行街东西两侧地下停车场、新增车位300多个。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卫滨区对孟姜女路、平等巷、书店胡同、中华街等街巷综合改造,更换路沿石1500米、铺设路面7300平方米、补栽绿植1600余株。精心布置亮化工程。先后对平原路、人民路沿线景观树和百货大楼、平原商

场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增设灯光雕塑、LED景观灯。提升沿街店容店貌。对人民路沿线及孟姜女路、平等巷沿街300余家店铺统一加装玻璃橱窗、更换门头招牌,全面提升店铺经营环境和形象。高标准建设规划展览馆。投入300万元建设630平方米的规划展览馆,定期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沙龙会议交流、文化艺术品展示等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极大增强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旅融合提升城区内涵

卫滨区历史文化悠久,全区分布着22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该区围绕“以文化城”,立足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雕塑广场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基地,成功打造了“石榴巷”城市文化会客厅,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刘玉伟面塑、张伟元版画及淘宝网相机销售龙头“二保相机”等80余家电商微商、匠师技艺、大学生创客新业态入驻。

建成了以撒哈拉书店为依托的24小时城市共享阅读书房。

凝聚文化旅游产业力量。以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石榴巷”城市文化会客厅为区域发展核心,发挥辐射效应和示范作用,建立文化产业核心区域,大力推动辖区文化产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目前,“石榴巷”入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引领的文创企业80余家,囊括面塑、苏绣、插花艺术、花式咖啡、泥塑、版画、手工编织、书店、展示厅等多种艺术类型,是集线下体验、线上社群、培训与销售为一体的文创产业项目。下一步将积极开展展览会、公益课堂、手工培训、艺术沙龙、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着力打造“石榴巷”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石

榴巷”,进一步推动“石榴巷”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双发展。

卫滨区还将积极申报AAA级文旅景区,加大对新乡市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通过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手工匠人、艺术家了解“石榴巷”,汇聚“石榴巷”,凝聚力量,以文化发展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推动商业发展,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和旅游驿站,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品质内涵,推动卫滨区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此外,在政府政策扶持、专业公司运营、文创深度融入、社会广泛支持下,已培育成新乡文化产品孵化器和城市文化会客厅。

精细化治理扮靓城市换新颜

卫滨区结合文明城市常态化保持和百城建设提质要求,围绕点位提升、亮点打造、志愿服务和城市精细化治理,持续推进环境建设,着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卫滨。漫步在卫水河畔、城区大小街道,一幅水美、城美、生态美的画卷铺展开来。

常态化开展城市主次干道清扫保洁,优化重点区域市容市貌整治,开展门头招牌综合治理,加大占道(店外)经营、流动摊贩专项整治力度,营造城市优美环境。转变城市管理方式,对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实施网格化管理,变被动执法为源头治理,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常态化转变,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同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通过集中培训、卫生评比、

免费“书房”系列活动,激发了群众治理街区的参与度,形成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模式。

实施卫河沿线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卫河西环桥至西孟入卫口段清淤复堤,全力做好卫河沿线截污治污、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道路贯通等五大工程,打造卫河风情、运河文化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的生态文化景观带。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启动夏荷公园、五一公园扩建改造前期准备工作。推动清洁取暖工程,全力推进集中供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铁路以西区域供热、燃气等管网建设,推进供热交换站规划选址和老旧小区管网施工,确保全年新增集中供暖面积90万平方

米。

加强对示范街区常态化管理,解决城市“四治”难题。组建城管综合执法中队,对车辆停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实施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整合提升示范街区业态,对示范街区内320余家商户进行摸排和分析,下一步将引入专业公司,通过整体回购或转租等方式,高质量打造集老字号品牌、风味小吃、时尚咖啡酒吧为一体的休闲购物特色商业街区。

东风浩荡征帆满,豪情满怀谱新篇。卫滨区高质量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务服务,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大力提升辖区环境面貌和城市形象,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