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

蝶变商贸现繁华
——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70年变迁侧记
市民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选购商品。
本报记者赵云摄

□本报记者宗斌

沿新乡火车站一路向东,至百货大楼,即是市民闫秋琴年轻时对家乡“商圈”的全部记忆。时光追溯到50年前,闫秋琴眼中最奢侈的事,就是偶尔能够穿上一件新衣裳。物资匮乏、生活艰难,曾一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真切感受。

岁月如梭,闫秋琴的女儿已为人母,每当向8岁的外孙讲述过去穷苦日子的经历时,外孙困惑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到当前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蓬勃发展,66岁的闫秋琴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建设者、受益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疾驰有力,人民生活变化翻天覆地。

这是一组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从1949年到2018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0.3亿元发展到1019.6亿元,70年,上涨了3398倍;另一个指标,我市人均零售额从13.54元发展到17597.87元,70年,增加了1299倍。

70年间,与我市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商贸服务业,经历着从寥若晨星的寂寞,到浩如烟海的繁华。

传统“商圈”扩容蓓蕾吐芬芳

新乡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史,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华美画卷。

上世纪50年代,新乡商业模式雏形初显,国营商业占据全市城乡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计划经济年代,买东西凭票供应,每家每户吃的用的都得定量……”闫秋琴说,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和爱人养成了收藏票证的习惯,很多年后,压箱底儿的票证成为一代人的特殊印迹。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形式多样、品种齐全的消费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多种商业经营体制接连涌现,商品交易形态向市场经济迈进。伴随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转变,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21世纪的新乡展露多姿迷人的风

采,优越的消费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式,消费品市场规模和品质渐趋优化。无论身在城市何处,“商圈”就在你我身边。

看——百货大楼、平原商场等商场持续散发经久的魅力,为老字号情结注入新的活力;胖东来生活广场、宝龙城市广场、大商新玛特购物中心、新都汇购物中心、万达广场等一批城市商贸综合体,以开放之态盛邀八方来客;建材、皮具、农贸、蔬菜、水产等门类众多、交易额达亿元以上专业型市场各领“风骚”……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历史,零售业态从单一走向多元。

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的圣贤广场、忠义广场、孝德广场上,屹立着炎、黄、尧、舜、禹、孔子、孟子、老庄、比干等75位古圣先贤的塑像,熙攘的街巷成为了家长传授孩子国学知识的户外“课堂”。

业态布局渐愈丰满,打造原创文化的“石榴巷”,24小时城市书房“撒哈拉书店”,不断满足居民的多元化生活需求。未来3年,在传统特色街区+品牌商业的联动下,一个极具亮点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将跃然而出。

这个已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服务业特色街区和特色商业街,正在报批商务部推动的特色街区便民服务集聚中心、省商务厅推动的首批省级示范步行街,或将成为老商业区转型为新型商业区域的杰出代表。

杨晓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老新乡”,目前在市商务局从事市场体系和流通业发展工作。职业使然,每每看到城市街巷的“老字号”店铺,他总不自觉走进去“光顾”一下生意。“老字号是一座城市的标签,作为行业从业人员,我们有义务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促进长久繁荣发展,这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技艺的尊重。”杨晓晖有着浓厚的故土情怀。

目前,我市共有“中华老字号”2家,“河南老字号”7家。“当下正在大力

加快对‘新乡老字号’的评定工作。”杨晓晖介绍,已经印发的《“新乡老字号”评审认定办法(试行)》中明晰了认定范围、认定条件、认定方式、认定规则和认定程序等评分细则,对认定的“新乡老字号”实行动态管理、政策支持。通过“新乡老字号”的评选认定,助力更多的本土产品做大做强,向“公司化”“品牌化”进军。

服务贸易进出口牧野添动能

起步晚、增速快,我市进出口服务贸易领域呈现出发展趋势——

自2016年起,我市进出口总额连年处于增长态势,2018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累计26914.48万美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位列全省第五位。

“不能只盯着眼前看成绩,纵观全局,我市服务贸易开放型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补足服务外包短板是目前的重点工作。”显然,市商务局服务贸易科的刘俊林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

“打造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且能够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企业和集团是大势所趋。”刘俊林介绍,我市努力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重点联系企业监测制度,支持文化、旅游、建筑、软件等服务出口,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目前,我市14家相关单位联合印发的加快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实施意见业已出台,华为大数据交易中心、阿里巴巴、广州博济和奥咨达医疗3C创新服务平台等项目相继签约进驻,为我市的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下一步,我市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进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力争打造红旗区新东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高新区的生命科学城服务外包产业园。 (下转第二版)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