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卫生·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0月8日 星期

屏前逮病几十年B超少女成“神探”
——记新乡市中心医院超声一科主任常凤玲
常凤玲为来自非洲的15位超声波学员,进行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技能的实习指导。

□本报记者刘萍李振根通讯员张楠李炳文/图

36年前的1983年8月,市中心医院唯一的B超前,有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美少女,右手握探头,左手敲键盘,眼盯显示屏,全神贯注捕捉患者病灶,认真填写诊断报告。

36年后的2019年9月19日下午,市中心医院的一位专家带着3位同事,搭乘民用客机,飞往兰州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培训班——“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项能力短期面授培训班”。在飞机上小憩中,她设立超声波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病房的设想,又一次在脑海中清晰呈现。

这位当年的美少女,如今的主任医师,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叫常凤玲,现任市中心医院超声一科主任。

不敢喝水怕误工

9月18日下午,记者采访常凤玲时,她正在接预定的送机的车主的电话。车主要求她们明天中午12点钟之前登车去新郑机场。她断然回绝:不行!中午12点半钟以前,我们从来没有下过班。我们一起去4个人,就是不吃午饭,也不能把需要做B超的患者晾一边啊!

采访中,记者看到常风玲的办公室既没有饮水机,也没有烧水壶,便好奇地问,您不喜欢喝水吗?

常凤玲回答,不是不喜欢,我们科的医护人员,一上班就是争分夺秒的工作,都不敢在上班期间喝水,以防中途上卫生间,耽误给患者做B超。我们的每周例会,都是放在周一下午下班之后召开,以免占用患者做检查的宝贵时间。

常凤玲刚参加工作时,市中心医院仅有一台B超,而现在发展到了50多台,做检查的患者还天天排长队。为了每天让1000多位患者都能在超声一科做上B超,该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清早7点就开始接待患者。对超声波检查,中午不做完,不吃午饭;下午不做完,不收工回家。

常凤玲在做好科室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兼任新乡市影像中心主任、新乡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新乡市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超声工程学会理事。她经常需要外出参加学术活动,但是只要不出差,她就到B超检查室为病人做检查,平均每天检查、会诊有疑难复杂病情的特殊病人50余人次,被业界尊称为B超“神探”。

在她的率先垂范下,超声一科的医护人员工作起来都是争先恐后,连不定时到临床科室做病床边B超,来去途中都是一路小跑。因为人人都明白,我能多做一个患者的B超,患者就少了一分等待,同事就减轻了一分压力,全科就多了一分和谐。

超声一科全科26名医护人员,25人是女同志。尽管女同志家务事大都比较多,但每逢节假日,甚至春节,加班、值班,大家都踊跃报名。她们说,

常主任那么大年龄了,还比我们付出得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拈轻怕重呢?

不敢懈怠怕平庸

常凤玲当年从医学院毕业后,第一志愿是做一名临床医生。但几年后,她看到B超诊断给临床治疗提供的巨大帮助,看到B超诊断的无创、无辐射、耗时短且价格便宜,用于早期的癌症诊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她逐渐爱上了超声波诊断,整个身心都浸润在超声的世界里,风雨兼程地跋涉在通往超声波自由王国的道路上。

在她的引进、创新和指导下,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早已超越了仅仅能检查腹部脏器藩篱,在心血管、妇科、产科、小器官、骨骼、肌肉、颅脑、神经等范畴里自由游弋,捕捉病灶,并为其定量、定性。

她还与临床医护人员携手,拓展了超声波的诊断平台,使肝脏造影检查、肾脏造影检查成为新常态;把超声从诊断技术带入了治疗领域,在市中心医院开展了多项融诊断和治疗的超声项目:术中超声引导切除肿瘤、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超声引导下脓肿囊肿治疗、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射频消融、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诊断、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等。

奋斗路上,硕果累累;真知灼见,值得分享。在不断的超声学习和实践中,她取得了10多项省市科研成果,在《中国超声医学》《中国超声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业务拔尖,政治进步。她曾获得新乡市青年科技奖、新乡市“十大女杰”、新乡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新乡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新乡市五一巾帼奖。2016年被评为新乡市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新乡市优秀专家称号,多次被评为新乡市优秀工作者。

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她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与临床科室协作,设立超声波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病区,让学科的交叉融通,惠及更多的患者。

不敢封闭怕辱命

9月18日下午,常凤玲非常忙碌,

指导同事为几位病情复杂的患者做了B超检查,接待了一位来自卫辉的进修超声波的医生,落实了次日到新郑国际机场乘飞机的事宜,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问常凤玲带过多少学生?她回答,太多了,具体数量都记不清啦。据了解,30多年来,无论对患者、对同行、对同事、对学生,还是对学术活动,她都有一颗开放的心,一腔包容的情。

对做B超时哭闹的孩子,她总是耐心哄劝,还送上预先准备好的小食品,使孩子很快乖乖地接受了检查;对因乳腺癌被切除乳房的患者,总是从专业的角度为其宽心,使之在做检查中逐渐平复了沮丧、悲观的情绪;有的患者在接受检查中突然打一个响亮的喷嚏,把唾液喷在她身上和面部,她不仅没有愠色,反而还要对患者安慰了一番;对身上异味大的患者,她总是让年轻的同事回避,自己亲自上前检查,对同事私下的解释是“我的嗅觉不灵,这样的患者适合我检查”。

包容患者,认真检查,但从来不接受患者的馈赠。有一位患者在多家医院被诊断为“左上腹部囊肿”,而常凤玲以超高的技术,给他做出了“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动脉瘤如果检查不出来,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发现病因,及时治疗,患者再无性命之忧。患者感激涕零,非要重金答谢,被她婉言拒绝。

常凤玲有一颗开放的心,一腔包容的情,还表现在她孜孜不倦地学习上。她像海绵一样不断从书本和学术交流中,吸吮超声波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融会贯通,使其学术思想实现了多彩的升华。

别的不说,看看下面一组学术论文的题目:《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在基

层医院临床应用研究》《普通探头引导治疗腹腔局限性积液及肝肾液性病变的临床研究》《CDFI与TCD结合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CDFI观察宫壁血流变化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床旁彩超对NICU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研究》《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与乳腺X线摄片对乳腺癌诊断价值对比研究》《经阴彩超引导穿刺诊治盆腔肿物应用研究》《胎心监护联合肾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静脉导管分流率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中青年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相关性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变的诊断价值》,《M型超声及频谱多普勒对胎儿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不难想象,常凤玲在超声波的世界里,耕耘得有多透,挖掘得有多深。就不会对她荣获新乡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表示惊讶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学术交流亦如此。包容大度的常凤玲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仅2018年就在市中心医院的支持下,组织或参加超声波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八九次。自己也在学术活动中,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增长才干。

2018年7月4日至23日,她还为来自非洲的15位超声波学员进行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技能的实习指导,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

天道酬勤也酬善。常凤玲夙兴夜寐,饮食不规律,上班时又不敢饮水,积劳成疾,2016年因胆结石疼痛难忍,她才不得不做了胆囊摘除手术。

手术后还没有拆线之时,她就到科里上班了,还幽默地说,身体对我够意思了。这么多年我没有善待她,她并没有让我伤及元气,仅仅用一把小小的石子教训了我一下。

她的包容和风范,也得到了爱人的理解和赞赏。他的爱人张立国也是市中心医院的外科专家,也常常加班加点工作,非常理解、支持常凤玲的事业。他一有时间,就尽量多做点家务,为和谐之家加分。

36年前的B超美少女,如今的超声波专家,几十年如一日盯着B超显示屏,在探头的轻重缓急的移动中,以“火眼金睛”逮住了数不清的病灶,捕捉住了相关器官的实时异常形态,并为之绘图画像,让临床医护人员按图索骥调整之,歼灭之,把健康和勃勃生机还给患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忘初心使命的常凤玲,下一步还要带领同事,不仅要继续发挥好B超利器的检查诊断功能,而且还要借助B超利器直接走向“战场”,并在“战场”大显神威。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